丙戌岁,余从左补阙乔公北征。夏四月,军幕次于张掖河。河州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幽朔地寒,与中国稍异。予家世好服食,昔常饵之。及此役也,而息意兹味。戍人有荐嘉蔬者,此物存焉。冁尔而笑曰:始者与此君别,不图至是而见之,岂非神明嘉惠,将欲扶吾寿也。因为乔公昌言其能。时东莱王仲烈亦同旅舍,闻而大喜。甘心食之,已旬有五日矣。适有行人,自谓能知药者,谓乔公曰:此白棘也,公何谬哉!仲烈愕然而疑。亦曰:吾怪其味甘,今果如此。乔公信是言,乃讥予,作《采玉篇》,谓宋人不识玉而宝珉石也。予心知必是。犹以独见之故,被夺于众人,乃喟然而叹曰:嗟乎!人之大明者目也。心之至信者口也。夫目照五色,口分五味,玄黄甘苦,亦可断而而惑矣。而路傍一议,二子赠疑,况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乎?自是而观,则万物之情可见也。感《采玉咏》,而作《观玉篇》以答之,并示仲烈。讥其失真也。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丙戌这一年,我跟随左补阙乔公知之北征匈奴,初夏四月,军队幕府驻扎在张掖河。河滩的草木没有很特别的,只有一种仙人杖草往往一丛丛生长。幽州北方地气寒冷,与中原地区有点不一样。我们陈家世代喜好吃药养生,过去我曾经吃过这种草药。直到这次北征时,才不打算吃它。戍守的兵土有献来鲜美菜蔬的,这个仙人杖就在其中。我不禁开心地笑着说:“当初与这位先生相别,没想到在这儿却又见到了它。难道不是神明的恩赐?将要帮助我延年益寿呀。”因而便给乔公用好话介绍了它的功效。当时,东莱人王仲烈也同在军中,听说之后大为高兴,甘心情愿地服食它,已经有十五天了。恰巧这时有个过路人,自称能识别草药的,对乔公说:“这是白棘呀,大人您怎么这样糊涂啊!”王仲烈吃惊而怀疑,也说:“我奇怪它的味道甜,如今果然是这样。”乔公相信了这番话,就讥讽我,作了《采玉篇》一诗,说宋国人不识玉而把文石当作宝贝。我心里知道这一定是仙人杖,但还是因为只是我个人见识的缘故,被众人所反对,于是我慨然叹息说:“哎哟!人最为分明的是眼,心最可相信的是口。眼照见五色,口分别五味,黑与黄,甜和苦,又是多么分辨得清楚而不会迷惑呀!可是,路边人一议论,乔、王二位便产生疑惑,何况是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从这件事来看,那么万物的情理也是可以想见的。”我有感于乔公的《采玉咏》,作此《观玉篇》来回答他,并把它拿给王仲烈看,讽刺他的失真。
鸱夷皮口袋里面有一双白玉,这白玉表面有一点斑点疵痕。
倘若把它挂出来标价一千金,世上没有人理解它价实货真。
朱砂丹青都不是特别的颜色,人们的看法却有明显的重轻。
千万别信那巧言滑舌的小人,我只为贞士卞和的遭际悲愤。
注释
荆玉:即有名的“和氏璧”。《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进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却都被认为是石头而先后被砍去了左右脚。等到楚文王即位,才叫匠人雕琢,终于得到了玉璧。
丙戌岁:武则天垂拱二年(886)。
乔公:即乔知之,武则天时累官右补阙、左司郎中,《旧唐书》有传。垂拱二年(886),左豹卫将军刘敬周帅河西骑兵从居延入讨金徽州都督仆固始,在补阙乔知之摄侍御史护其军,事见《燕然军人画像铭序》(《陈子昂集》卷六)。
军幕:军队幕府。次:驻扎。张掖河:在今甘肃西北部。
仙人杖:草药名,可作菜蔬。
“余家”句:陈子昂《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铭》中,说他父亲陈元敬隐居山林,服食云母以养性情,所以说“世好服食”。
饵:吃。
息意:断念。味:指仙人杖。
荐:献。
冁(chǎn)尔:喜笑颜开的样子。
此君:指仙人杖。
扶:助。
昌言:美言。
王仲烈:名无竞,官至监察御史、太子舍人,后坐贬卒。《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
行人:过路人。知药:识草药。
白棘:即酸枣。
“谓宋”句:《阚子》载,宋国有一愚人得到一块燕石,当成宝玉珍藏(见《艺文类聚·地部》引)。乔知之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陈子昂把酸枣当成仙人杖。珉(mín):美石。
独见:一个人的见解。
被夺:指遭众人反对。
二子:指乔知之、王钟烈。
《采玉咏》:即乔知之所作《采玉篇》。
鸱(chī)夷:皮口袋,外形做成像猫头鹰模样。
缁(zī):黑色。磷:薄,损伤。
举世:整个人世。
丹青:丹砂和石青,两种颜料。
殊伦:不同类别。
“勿信”句:一作“勿信工言子”。工言子,善于言辞的人。
荆国人:指楚人卞和。
丙戌这一年,我跟随左补阙乔公知之北征匈奴,初夏四月,军队幕府驻扎在张掖河。河滩的草木没有很特别的,只有一种仙人杖草往往一丛丛生长。幽州北方地气寒冷,与中原地区有点不一样。我们陈家世代喜好吃药养生,过去我曾经吃过这种草药。直到这次北征时,才不打算吃它。戍守的兵土有献来鲜美菜蔬的,这个仙人杖就在其中。我不禁开心地笑着说:“当初与这位先生相别,没想到在这儿却又见到了它。难道不是神明的恩赐?将要帮助我延年益寿呀。”因而便给乔公用好话介绍了它的功效。当时,东莱人王仲烈也同在军中,听说之后大为高兴,甘心情愿地服食它,已经有十五天了。恰巧这时有个过路人,自称能识别草药的,对乔公说:“这是白棘呀,大人您怎么这样糊涂啊!”王仲烈吃惊而怀疑,也说:“我奇怪它的味道甜,如今果然是这样。”乔公相信了这番话,就讥讽我,作了《采玉篇》一诗,说宋国人不识玉而把文石当作宝贝。我心里知道这一定是仙人杖,但还是因为只是我个人见识的缘故,被众人所反对,于是我慨然叹息说:“哎哟!人最为分明的是眼,心最可相信的是口。眼照见五色,口分别五味,黑与黄,甜和苦,又是多么分辨得清楚而不会迷惑呀!可是,路边人一议论,乔、王二位便产生疑惑,何况是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从这件事来看,那么万物的情理也是可以想见的。”我有感于乔公的《采玉咏》,作此《观玉篇》来回答他,并把它拿给王仲烈看,讽刺他的失真。
鸱夷皮口袋里面有一双白玉,这白玉表面有一点斑点疵痕。
倘若把它挂出来标价一千金,世上没有人理解它价实货真。
朱砂丹青都不是特别的颜色,人们的看法却有明显的重轻。
千万别信那巧言滑舌的小人,我只为贞士卞和的遭际悲愤。
注释
荆玉:即有名的“和氏璧”。《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进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却都被认为是石头而先后被砍去了左右脚。等到楚文王即位,才叫匠人雕琢,终于得到了玉璧。
丙戌岁:武则天垂拱二年(886)。
乔公:即乔知之,武则天时累官右补阙、左司郎中,《旧唐书》有传。垂拱二年(886),左豹卫将军刘敬周帅河西骑兵从居延入讨金徽州都督仆固始,在补阙乔知之摄侍御史护其军,事见《燕然军人画像铭序》(《陈子昂集》卷六)。
军幕:军队幕府。次:驻扎。张掖河:在今甘肃西北部。
仙人杖:草药名,可作菜蔬。
“余家”句:陈子昂《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铭》中,说他父亲陈元敬隐居山林,服食云母以养性情,所以说“世好服食”。
饵:吃。
息意:断念。味:指仙人杖。
荐:献。
冁(chǎn)尔:喜笑颜开的样子。
此君:指仙人杖。
扶:助。
昌言:美言。
王仲烈:名无竞,官至监察御史、太子舍人,后坐贬卒。《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
行人:过路人。知药:识草药。
白棘:即酸枣。
“谓宋”句:《阚子》载,宋国有一愚人得到一块燕石,当成宝玉珍藏(见《艺文类聚·地部》引)。乔知之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陈子昂把酸枣当成仙人杖。珉(mín):美石。
独见:一个人的见解。
被夺:指遭众人反对。
二子:指乔知之、王钟烈。
《采玉咏》:即乔知之所作《采玉篇》。
鸱(chī)夷:皮口袋,外形做成像猫头鹰模样。
缁(zī):黑色。磷:薄,损伤。
举世:整个人世。
丹青:丹砂和石青,两种颜料。
殊伦:不同类别。
“勿信”句:一作“勿信工言子”。工言子,善于言辞的人。
荆国人:指楚人卞和。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有着深刻寓意的古诗。诗序讲了一个故事。陈子昂看到张掖的甘枸杞,便对众人说甘枸杞是上好药材,同行的乔知之(即乔公)听了之后也附和陈子昂,同行的王无竞(即东莱王仲烈)听了后非常高兴,就将甘枸杞当做益气养神的灵药来吃。一连吃了五天之后,一个自称认识药材的路人称王无竞吃的不是药材甘枸杞,是一种叫白棘的普通植物,于是乎王无竞开始质疑陈子昂之前的话,之前附和的乔知之也作诗《采玉咏》笑话陈子昂,而陈子昂自己明明知道甘枸杞是上好药材,但因质疑他的人很多,他只好缄口不言。而后从众人在甘枸杞事情上的前后态度,想到了君臣之际、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诗人巧用比兴,借题发挥。分明是价值连城的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真心献宝的坦诚君子,却被诬蔑成欺世盗名的骗子;分明是益寿延年的补药,却被斥为白棘野果,真正识货的人,反而遭到讥笑,有口莫辩。这种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忠奸不分,谗传得逞,贤士受害的现象,在封建社会本是屡见不鲜的,而在武则天执政前后则更为严重。因此,陈子昂深感“举世莫知真”,“勿信工言子,徒悲荆国人”。诗人这痛切的呼声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强烈地表达出对武周王朝的不满和遗责。
此诗寓含的真义是通过人之言与玉之质的关系感慨“君臣之际、朋友之间”因信谗而增疑,造成误会,以至离阂,以寄托自己对遇合于“君臣之际”、取信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此诗咏玉,但在其实际创作起因与过程中却无玉,完全是虚拟、假借之物,而这种以虚拟之物托寓内真情的方式,却正是“兴寄”的典型形态。
诗人巧用比兴,借题发挥。分明是价值连城的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真心献宝的坦诚君子,却被诬蔑成欺世盗名的骗子;分明是益寿延年的补药,却被斥为白棘野果,真正识货的人,反而遭到讥笑,有口莫辩。这种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忠奸不分,谗传得逞,贤士受害的现象,在封建社会本是屡见不鲜的,而在武则天执政前后则更为严重。因此,陈子昂深感“举世莫知真”,“勿信工言子,徒悲荆国人”。诗人这痛切的呼声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强烈地表达出对武周王朝的不满和遗责。
此诗寓含的真义是通过人之言与玉之质的关系感慨“君臣之际、朋友之间”因信谗而增疑,造成误会,以至离阂,以寄托自己对遇合于“君臣之际”、取信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此诗咏玉,但在其实际创作起因与过程中却无玉,完全是虚拟、假借之物,而这种以虚拟之物托寓内真情的方式,却正是“兴寄”的典型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此诗作于丙戌岁,即武则天垂拱二年(686),诗因“仙人杖”的真伪之辨而发。陈子昂以为真,乔知之听信“行人”之言以为假并作《采玉篇》讥之,从而引起陈子昂的一番感慨。于是,陈子昂创作《观荆玉篇》作为对此事的回应。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北方九姓部族同罗、仆固叛乱,唐廷派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发河西骑士征讨,左补阙乔知之随行护军,陈子昂亦被派佐军幕。这使他有机会去实践其报效国家的宏愿。这次河西边塞之行也使陈子昂有机会领略到西北边陲的风光,体察到战争给各族人民造成的疾苦,感受到仕途的坎坷,尤其是他提出的足食足兵的筹边策略似乎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所有这些,孕育了他思想深处的压抑与不平,促成他的《观荆玉篇》等边塞诗篇的诞生。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北方九姓部族同罗、仆固叛乱,唐廷派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发河西骑士征讨,左补阙乔知之随行护军,陈子昂亦被派佐军幕。这使他有机会去实践其报效国家的宏愿。这次河西边塞之行也使陈子昂有机会领略到西北边陲的风光,体察到战争给各族人民造成的疾苦,感受到仕途的坎坷,尤其是他提出的足食足兵的筹边策略似乎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所有这些,孕育了他思想深处的压抑与不平,促成他的《观荆玉篇》等边塞诗篇的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观荆玉篇》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为回应乔知之《采玉篇》而作,通过人之言与玉之质的关系,揭示社会中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忠奸不分、谗传得逞、贤士受害的现象,并借题发挥,感慨“君臣之际、朋友之间”因信谗而增疑,造成误会,以至离阂。全诗采用以虚拟之物托寓内心真情的方式,典型地体现了“兴寄”的诗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 583
-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 3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 639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 845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 ...
- 515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八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名教信纷藉 ...
- 601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 ...
- 863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 405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 958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 ...
- 74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