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天亮后骑驴出门溜溜弯儿,没定准要上谁家的门。
想到权贵人家礼数太多费口舌,还是来找我的孙儿们。
孙儿贫困又无事可做,房屋简陋得像荒村。
堂前长着野生的竹子,屋后长着野生的萱。
萱草经秋已经枯死,竹枝遇霜也已凋残。
杜济哟,你淘米时要少打水,水打多了井会浑;
你割葵时不要放手砍,放手乱砍会伤葵根。
阿翁我已懒散惯了,今日弄得你手忙脚乱。
我这次来是为密切宗族情谊,也不是为了一顿饭。
小人好生口舌长于挑拨离间,这种薄俗姓难于详细去论谈。
你不要听信外人的闲言而猜忌我,古人对同姓家族一向亲密和善。
注释
⑴从孙济:杜甫的堂孙杜济。《全唐诗》题注: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
⑵知:一作“委”。
⑶噂?(zǔn tà):即“噂沓”,费口舌。
⑷诸孙:本家孙辈。
⑸萱:草本植物,亦称“金针菜”。
⑹蕃:一作“翻”,一作“繁”。
⑺刈(yì):割。葵:冬葵,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⑻阿翁: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⑼来:一作“求”。
⑽盘飧(sūn):盘盛食物的统称。飨,饭食。
⑾利口实:一作“实利口”。
⑿可:一作“具”。
天亮后骑驴出门溜溜弯儿,没定准要上谁家的门。
想到权贵人家礼数太多费口舌,还是来找我的孙儿们。
孙儿贫困又无事可做,房屋简陋得像荒村。
堂前长着野生的竹子,屋后长着野生的萱。
萱草经秋已经枯死,竹枝遇霜也已凋残。
杜济哟,你淘米时要少打水,水打多了井会浑;
你割葵时不要放手砍,放手乱砍会伤葵根。
阿翁我已懒散惯了,今日弄得你手忙脚乱。
我这次来是为密切宗族情谊,也不是为了一顿饭。
小人好生口舌长于挑拨离间,这种薄俗姓难于详细去论谈。
你不要听信外人的闲言而猜忌我,古人对同姓家族一向亲密和善。
注释
⑴从孙济:杜甫的堂孙杜济。《全唐诗》题注: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
⑵知:一作“委”。
⑶噂?(zǔn tà):即“噂沓”,费口舌。
⑷诸孙:本家孙辈。
⑸萱:草本植物,亦称“金针菜”。
⑹蕃:一作“翻”,一作“繁”。
⑺刈(yì):割。葵:冬葵,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⑻阿翁: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⑼来:一作“求”。
⑽盘飧(sūn):盘盛食物的统称。飨,饭食。
⑾利口实:一作“实利口”。
⑿可:一作“具”。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黄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杜甫堂孙杜济的家境亦贫,见杜甫上门来,不得不硬着头皮招待。杜甫作此诗对他进行训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诗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杜甫当时的日常生活情况。按照陈贻焮《杜甫评传》的说法,杜甫当时在长安经常挨饿。此诗起二句“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语本陶渊明《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他来找杜济,的确有想叨扰一顿饭的意思。“权门多噂?,且复寻诸孙”,是说达官贵人既然高攀不上,不得已,只好求助于族人。这四句写出了杜甫穷愁潦倒,走投无路的悲惨处境。
“诸孙贫无事”六句,表现了杜济的宅舍之景,可见杜济的境况也不太好。他看到杜甫这位“阿翁”来了,便忙着淘米做饭相待。这从“淘米少汲水”四句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还委婉地批评了杜济的待客态度。“阿翁懒惰久”以下又有明显的长辈教训晚辈的意思。这可能是杜济有什么地方冒犯了杜甫,因而引出了他的一番牢骚和教训来。杜甫明知杜济家境不宽裕,决不会因为杜济只有米饭葵羹招待而怪罪于他,这里的冒犯主要是杜济的态度。杜济见这位不速之客上门,碍于情面,只得勉强招待他,不过心里却老大不高兴,就随便对付他一顿粗茶淡饭,加上家里人手少,杜济平日又懒散,如今要他亲自汲水淘米、刈葵作羹,无疑会感到很窝火,于是就难免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汲水将井水搅浑,刈葵放手乱砍一气。杜甫见了当会有所觉察,有所感慨,于是写出“淘米”四句加以点破。“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两句是以自己的懒散反讽杜济的行动匆忙、奔走不停。话说得委婉而幽默,讽意自明。
为了一顿饭,没想到自讨没趣,杜甫按捺不住了,便发话说:“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说来这里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密切宗族情谊,显然是托辞。这几句也说明了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段短暂时期,由于穷途落魄,常受乡里小儿、族间晚辈的凌辱、排揎、中伤和嫌弃,“朝廷故旧”冷落他,“乡里儿童”不容他,甚至连这个多少谙事的“从孙”招待一顿米饭葵羹也要给他颜色看,处此困境,他不禁感慨万千,悲愤欲绝。此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诸孙贫无事”六句,表现了杜济的宅舍之景,可见杜济的境况也不太好。他看到杜甫这位“阿翁”来了,便忙着淘米做饭相待。这从“淘米少汲水”四句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还委婉地批评了杜济的待客态度。“阿翁懒惰久”以下又有明显的长辈教训晚辈的意思。这可能是杜济有什么地方冒犯了杜甫,因而引出了他的一番牢骚和教训来。杜甫明知杜济家境不宽裕,决不会因为杜济只有米饭葵羹招待而怪罪于他,这里的冒犯主要是杜济的态度。杜济见这位不速之客上门,碍于情面,只得勉强招待他,不过心里却老大不高兴,就随便对付他一顿粗茶淡饭,加上家里人手少,杜济平日又懒散,如今要他亲自汲水淘米、刈葵作羹,无疑会感到很窝火,于是就难免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汲水将井水搅浑,刈葵放手乱砍一气。杜甫见了当会有所觉察,有所感慨,于是写出“淘米”四句加以点破。“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两句是以自己的懒散反讽杜济的行动匆忙、奔走不停。话说得委婉而幽默,讽意自明。
为了一顿饭,没想到自讨没趣,杜甫按捺不住了,便发话说:“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说来这里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密切宗族情谊,显然是托辞。这几句也说明了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段短暂时期,由于穷途落魄,常受乡里小儿、族间晚辈的凌辱、排揎、中伤和嫌弃,“朝廷故旧”冷落他,“乡里儿童”不容他,甚至连这个多少谙事的“从孙”招待一顿米饭葵羹也要给他颜色看,处此困境,他不禁感慨万千,悲愤欲绝。此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44
-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943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465
-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468
-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885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 904
-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999
-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
- 658
-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658
-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76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