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凤凰台:山名,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飞龙峡口。
亭亭:耸立貌。
西康州:即同谷县。武德元年以同谷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废。见《新唐书·地理志四》。凤凰台在同谷县东南,故云“北对”。
西伯: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寂寞:指逝去已久。
悠悠:遥远貌。传说周文王时凤鸣岐山,是为周兴之瑞。见《国语·周语上》。
君上:全诗校:“一作君居。”
啾啾:雏凤的鸣叫声。全诗校:“一作啁啾。”
出:全诗校:“一作血。”
孤:指无母的雏凤。
竹实:竹米。竹不常开花,结实尤难,所以珍贵。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见《诗·大雅·卷阿》郑笺。
无:全诗校:“一作忘。”外求:犹他求,别求。
醴泉:甘泉。传说凤凰非醴泉不饮,见《庄子·秋水》。
岂徒比:更胜过。清流:即醴泉。
贵:全诗校:“一作重。”
敢辞:岂敢辞。
坐看:犹将看。彩翮:色彩艳丽的羽翼。长:全诗校:“一作举。”
举意:放怀。举,全诗校:“一作纵。”八极周:周游八方极远之处。
瑞图:符命。《春秋元命苞》:“黄帝游洛水之上,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
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玉楼十二,为神仙所居。
奉:全诗校:“一作献。”
垂鸿猷:垂盛德于后世。
光:发扬。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
深衷:深意。正:全诗校:“一作止。”
群盗:指安史叛军。
淹留:久留。
凤凰台:山名,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飞龙峡口。
亭亭:耸立貌。
西康州:即同谷县。武德元年以同谷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废。见《新唐书·地理志四》。凤凰台在同谷县东南,故云“北对”。
西伯: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寂寞:指逝去已久。
悠悠:遥远貌。传说周文王时凤鸣岐山,是为周兴之瑞。见《国语·周语上》。
君上:全诗校:“一作君居。”
啾啾:雏凤的鸣叫声。全诗校:“一作啁啾。”
出:全诗校:“一作血。”
孤:指无母的雏凤。
竹实:竹米。竹不常开花,结实尤难,所以珍贵。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见《诗·大雅·卷阿》郑笺。
无:全诗校:“一作忘。”外求:犹他求,别求。
醴泉:甘泉。传说凤凰非醴泉不饮,见《庄子·秋水》。
岂徒比:更胜过。清流:即醴泉。
贵:全诗校:“一作重。”
敢辞:岂敢辞。
坐看:犹将看。彩翮:色彩艳丽的羽翼。长:全诗校:“一作举。”
举意:放怀。举,全诗校:“一作纵。”八极周:周游八方极远之处。
瑞图:符命。《春秋元命苞》:“黄帝游洛水之上,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
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玉楼十二,为神仙所居。
奉:全诗校:“一作献。”
垂鸿猷:垂盛德于后世。
光:发扬。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
深衷:深意。正:全诗校:“一作止。”
群盗:指安史叛军。
淹留:久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前往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在这次行程中,杜甫按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凤凰台》是杜甫由秦州 (今甘肃省天水市) 赴同谷 (今甘肃省成县) 十二首纪行诗最后一首。诗中所咏凤凰台在同谷县东南七里凤凰山上,山因形似凤凰展翅而名。台因传说汉代有凤凰栖息其上而得名。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 10月离开秦州,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到达了此行目的地同谷县飞龙峡。诗人在飞龙峡西岸选择了一处背枕青山巨岩,面对峡谷山水,避风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栖身草堂。隔着一道峡谷,诗人于俯仰之间与凤凰山朝夕相望。清幽宁静、山环水带的飞龙峡风光,不但让诗人的身心得到了休息、陶冶,也启迪了他对祖国命运的严峻思索和美好展望,于翩联浮想之中孕育出这朵绚丽的理想之花。
全诗共分三个层次。自“亭亭凤凰台”以下八句,是诗的开篇。在描写凤凰台的地理位置和山高路险、行人绝踪,以及雾霭迷茫飘浮石林的神秘气氛的同时,因台名思凤声,思绪越千载,由眼前的凤凰台联想到西伯(周文王) 岐山凤鸣处,叹凤声之不闻,暗寓对盛世之思,乱世之叹。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瑞鸟,被认为是贤君出世、天下太平的先兆。经历了安史之乱巨大社会动荡,目睹国穷民困,亲身饱尝颠沛流离的痛苦,诗人多么希望果真有瑞鸟出现,迎来社会太平、国运中兴的局面! 面对笼罩着神秘气氛的凤凰山,诗人的思路又飞越西伯岐山凤鸣处,回到眼前的凤凰山,因渴望太平而设想上有无母凤雏,在饥寒中亟待照料。诗人在这首诗题下自注:“山峻,人不得至其顶。”一心顾念凤雏,又不得至其高顶,只能驰骋想象,描绘幻想。于是顺理成章,诗意转折到第二个层次。“恐有无母雏”以下十二句,一片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寄托在对凤雏的无限关怀爱怜上,生发出剖输心血喂养凤雏的美好前景。在诗人眼前,凤雏长大了! 它展开美丽的翅膀,飞遍辽阔的宇宙。在飞动的意象和热烈的抒情气氛中闪烁着强烈的理想主义光辉。和古今中外所有伟大诗人一样,诗人杜甫甘愿献身喂养凤雏的理想,是植根于万方多难的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和祖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自天衔瑞图”以下,诗意发展到最后一个层次。翱翔天国的凤凰衔来瑞图,飞回人间,将图奉献给至尊之主唐肃宗,帮助他荡平安史之乱,使国泰民安,一洗苍生忧愁,光大中兴业绩。通过上述对诗意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凤凰台》一诗无论其热烈幻想的抒情气氛,还是象征比拟的表现手法,都充分显示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对《凤凰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评价,前辈杜甫研究专家的论著中,也有将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举,认为这两首都是“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观点。对这种见解,笔者认为值得讨论、商榷。诚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人具体、细致地再现了秋风破屋、秋雨漏屋以及自己彻夜不眠的情状:“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尽管诗末以千万间广厦平地突兀而起以大庇天下寒士的美好幻想结束完篇,但是,就全诗对秋风秋雨的逼真描写来考察,堪称一篇现实主义杰作。至于《凤凰台》,能不能称作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呢?
据《成县新志》所载与笔者到飞龙峡实地考察所见,高峻陡峭的凤凰山上,除了凤凰台,还有迸玑泉 (现已不见瀑布)、张果老洞等胜景,飞龙峡中的虎崖石、八卦石雄奇多姿,也都是引人遐想的胜景。但是,置身于山环水带的飞龙峡风光,诗人杜甫的兴趣、感情却全部集中到由台名而生发出来的对瑞鸟凤凰的联想,和对国运中兴的祝愿上来,而没有致力于具体、细致地描摹山水。诗一开始,只是对凤凰台作了概括性的展示:“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这些描写不能算是具体、细致、逼真的,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样,诗人之意也不在凤凰台本身。于是,他立即宕开笔墨,由“山峻”落想,“以下奇情横溢,都从此蹴起”。所谓“奇情横溢”之说,是清代浦起龙的见解。奇情者,依浦氏阐述,就是“想入非非”,亦即我们通常理解的浪漫主义幻想。诗人剖心输血喂养凤雏,翱翔宇宙,诗绪早已飞出现实世界中的凤凰山,在超现实的幻想世界中浮泛。诗末由天国落脚人间,归结到平定安史之乱,再光中兴,披露无私之衷心,虽“尽兴酣畅”,但仍属思想上的憧憬,并非存在于眼前的现实。总之,从中后两段起,“悉是空中楼阁,只用‘恐有’二字领起”。在杜甫由秦州赴同谷这组纪行诗中,《凤凰台》从构思立意到结构谋篇上的浪漫主义特色自成一格,为十二首纪行诗“意外之结局”。与其说《凤凰台》是比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如说它是杜甫诗歌遗产中一篇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杰作。
《凤凰台》是杜甫由秦州赴同谷艰苦历程中思想感情的总结。诗人用坚实的脚步攀越陇南奇险的山川,以坚强的意志饱尝风餐露宿的滋味,直面惨淡的人生,经受了生活的磨炼,于自己的颠沛流离、饥寒困顿中依然关注祖国、人民的命运,展望祖国中兴,苍生洗愁容。作为记述这次艰苦历程的最后一首纪行诗,《凤凰台》无疑是压卷之作。正如冯至先生所说: 《凤凰台》“这是一个崇高的比喻,杜甫想用他的心和血来培养一个复兴 (祖国) 的征兆”。
《凤凰台》在杜甫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诗人用自己的心和血关注祖国人民的命运,执著、炽热、博大、崇高的忧国忧民襟怀,上承长安十年锻铸出来的“长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的光辉思想,并在艰苦的生活实践中获得提高; 下启入蜀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忧国忧民而甘愿自我牺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明的心志,和《凤凰台》一脉相承,显示出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升华。
今天,和凤凰台隔峡相望的杜甫草堂,已修建一新。杜甫立、坐塑像,栩栩如生! 正如大门两侧的一幅宋人所作联对所称颂:“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 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海内外的游人,怀着深深的敬意,缅怀这位艰难困苦锻诗魂的伟大诗人。
全诗共分三个层次。自“亭亭凤凰台”以下八句,是诗的开篇。在描写凤凰台的地理位置和山高路险、行人绝踪,以及雾霭迷茫飘浮石林的神秘气氛的同时,因台名思凤声,思绪越千载,由眼前的凤凰台联想到西伯(周文王) 岐山凤鸣处,叹凤声之不闻,暗寓对盛世之思,乱世之叹。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瑞鸟,被认为是贤君出世、天下太平的先兆。经历了安史之乱巨大社会动荡,目睹国穷民困,亲身饱尝颠沛流离的痛苦,诗人多么希望果真有瑞鸟出现,迎来社会太平、国运中兴的局面! 面对笼罩着神秘气氛的凤凰山,诗人的思路又飞越西伯岐山凤鸣处,回到眼前的凤凰山,因渴望太平而设想上有无母凤雏,在饥寒中亟待照料。诗人在这首诗题下自注:“山峻,人不得至其顶。”一心顾念凤雏,又不得至其高顶,只能驰骋想象,描绘幻想。于是顺理成章,诗意转折到第二个层次。“恐有无母雏”以下十二句,一片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寄托在对凤雏的无限关怀爱怜上,生发出剖输心血喂养凤雏的美好前景。在诗人眼前,凤雏长大了! 它展开美丽的翅膀,飞遍辽阔的宇宙。在飞动的意象和热烈的抒情气氛中闪烁着强烈的理想主义光辉。和古今中外所有伟大诗人一样,诗人杜甫甘愿献身喂养凤雏的理想,是植根于万方多难的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和祖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自天衔瑞图”以下,诗意发展到最后一个层次。翱翔天国的凤凰衔来瑞图,飞回人间,将图奉献给至尊之主唐肃宗,帮助他荡平安史之乱,使国泰民安,一洗苍生忧愁,光大中兴业绩。通过上述对诗意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凤凰台》一诗无论其热烈幻想的抒情气氛,还是象征比拟的表现手法,都充分显示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对《凤凰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评价,前辈杜甫研究专家的论著中,也有将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举,认为这两首都是“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观点。对这种见解,笔者认为值得讨论、商榷。诚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人具体、细致地再现了秋风破屋、秋雨漏屋以及自己彻夜不眠的情状:“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尽管诗末以千万间广厦平地突兀而起以大庇天下寒士的美好幻想结束完篇,但是,就全诗对秋风秋雨的逼真描写来考察,堪称一篇现实主义杰作。至于《凤凰台》,能不能称作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呢?
据《成县新志》所载与笔者到飞龙峡实地考察所见,高峻陡峭的凤凰山上,除了凤凰台,还有迸玑泉 (现已不见瀑布)、张果老洞等胜景,飞龙峡中的虎崖石、八卦石雄奇多姿,也都是引人遐想的胜景。但是,置身于山环水带的飞龙峡风光,诗人杜甫的兴趣、感情却全部集中到由台名而生发出来的对瑞鸟凤凰的联想,和对国运中兴的祝愿上来,而没有致力于具体、细致地描摹山水。诗一开始,只是对凤凰台作了概括性的展示:“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这些描写不能算是具体、细致、逼真的,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样,诗人之意也不在凤凰台本身。于是,他立即宕开笔墨,由“山峻”落想,“以下奇情横溢,都从此蹴起”。所谓“奇情横溢”之说,是清代浦起龙的见解。奇情者,依浦氏阐述,就是“想入非非”,亦即我们通常理解的浪漫主义幻想。诗人剖心输血喂养凤雏,翱翔宇宙,诗绪早已飞出现实世界中的凤凰山,在超现实的幻想世界中浮泛。诗末由天国落脚人间,归结到平定安史之乱,再光中兴,披露无私之衷心,虽“尽兴酣畅”,但仍属思想上的憧憬,并非存在于眼前的现实。总之,从中后两段起,“悉是空中楼阁,只用‘恐有’二字领起”。在杜甫由秦州赴同谷这组纪行诗中,《凤凰台》从构思立意到结构谋篇上的浪漫主义特色自成一格,为十二首纪行诗“意外之结局”。与其说《凤凰台》是比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如说它是杜甫诗歌遗产中一篇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杰作。
《凤凰台》是杜甫由秦州赴同谷艰苦历程中思想感情的总结。诗人用坚实的脚步攀越陇南奇险的山川,以坚强的意志饱尝风餐露宿的滋味,直面惨淡的人生,经受了生活的磨炼,于自己的颠沛流离、饥寒困顿中依然关注祖国、人民的命运,展望祖国中兴,苍生洗愁容。作为记述这次艰苦历程的最后一首纪行诗,《凤凰台》无疑是压卷之作。正如冯至先生所说: 《凤凰台》“这是一个崇高的比喻,杜甫想用他的心和血来培养一个复兴 (祖国) 的征兆”。
《凤凰台》在杜甫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诗人用自己的心和血关注祖国人民的命运,执著、炽热、博大、崇高的忧国忧民襟怀,上承长安十年锻铸出来的“长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的光辉思想,并在艰苦的生活实践中获得提高; 下启入蜀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忧国忧民而甘愿自我牺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明的心志,和《凤凰台》一脉相承,显示出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升华。
今天,和凤凰台隔峡相望的杜甫草堂,已修建一新。杜甫立、坐塑像,栩栩如生! 正如大门两侧的一幅宋人所作联对所称颂:“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 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海内外的游人,怀着深深的敬意,缅怀这位艰难困苦锻诗魂的伟大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44
-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943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465
-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469
-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885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 904
-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999
-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
- 658
-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658
-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76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