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咏贺兰山

佚名 〔清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西北的天空是谁补起来的?这座山就像一根巨柱,高高撑起了天空。
它盘曲的根基横亘在远方的边塞,设置的险要地势,甚至压过了长城。
从山上往下看,黄河变得渺小,高处堆积的白雪,洁净而清朗。
我曾从山顶眺望,那浩渺的天地之气,仿佛连接着蓬莱、瀛洲这些传说中的仙山。
注释
贺兰山:山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这两句暗用女娲“炼石补天”的古代传说。《淮南子·览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
蟠根:形容贺兰山的纵横起伏。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灏气:大自然之气。
蓬瀛:即蓬莱、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两座神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咏贺兰山》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是设问句,意在写贺兰山如同擎天巨柱,支撑着西北的天空,气势磅礴;颔联强调了山峰的雄伟与险要;颈联写俯瞰视角,黄河在脚下显得渺小,而山峰之巅则白雪皑皑,衬出山的高峻;尾联传神表达了从山峰绝顶远眺时的震撼感受。这首诗笔触雄浑,赞美了雄伟挺拔、如同擎天巨柱般的贺兰山。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