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龙韬·兵征
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败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凡三军说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三军齐整,阵势已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 ,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清以扬,鼙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行陈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如沭,此大败之征也。”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可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复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日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须品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道:“我想在没有作战之前,先知道敌人强弱之势,预见敌我胜败的征兆,有什么办法吗?”
太公说:“胜败的征兆,精神上总是先显现于外,唯有明智的将帅能察知,效果好坏在于人的识别能力。我们要小心等候侦察敌人出入进退,审察他的动静,言语的吉凶,士卒的相互闲谈。凡是三军士众心情喜悦,遵守法令,尊敬长官,服从命令,乐于破敌杀将,言谈都是战场上的勇猛行为,都赞美威武勇敢的将士,这是军队强盛的征兆;相反,如果敌人三军士众,频繁惊嚣,士卒散乱不整,互相恐惧敌人的强盛,互相谈论都是不利于战斗的言论,看到的、听到的,多是妖言怪事,互相怂恿,不畏惧法令,不尊敬主将,这是军队怯弱的征兆。”
“三军出入进退,队伍整齐,阵势坚固,凭借深沟高垒,又有暴风骤雨的便利,三军平静无事,旌旗向前方挥动,金铎的敲击声激扬清越,鼙鼓的声音宛转和鸣,这是得神明的帮助,取得胜利的征兆;相反,如果三军队伍阵势都不坚固,旌旗混乱缠绕,行动受暴风骤雨的影响,士卒惊恐畏惧,气喘吁吁,战马惊骇奔跑,兵车车轴断折,金铎声音混浊不清,鼙鼓声音木然不清,这是军队大败的征兆。”
“凡是攻城围邑,观察城市上空的气象,可以知进攻顺利或不顺利。如果城市上空一片死灰色,那么这座城可以屠杀;城市上空之气向北流动,那么这座城可以攻克;城市上空之气向西流动,那么这座城可以迫使投降;城市上空之气向南流动,那么这座城难以攻取;城市上空之气向东流动,那么这座城不可进攻;城市上空之气出去又返回,那么守卫这座城市的将领一定逃跑了;城市上空之气流出覆盖我军上方,我军必定受挫;城市上空之气出而高升不止,围城的时间将很长。凡是攻城围邑,超过十天不打雷不下雨,一定要马上离开,城市中必定有得力的辅佐之人。这以上就是说明能攻则攻,不能攻就停止,不能勉强从事。”
武王说:“你说得很好!”
注释:
精神:指人的精神面貌。
妖祥:吉凶。妖:怪异凶恶。祥:吉祥。
说怿:心情喜悦。
众口相惑:互相怂恿。
弱征:怯弱的征兆。
无故:没有事故,平静安定。此处指不待命令而行动。
不属:不相连接。引申为涣散。
死灰:灰白色。
城主:守城的主将。
大辅:得力的辅佐之人。
-
六韬·文韬·上贤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接着论述了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最后阐明对“七害”即七种人应“勿使为将”、“匆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
- 799
-
六韬·武韬·文启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545
-
六韬·文韬·六守
六守篇首先论述了国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当。接着论述了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仁、义、忠、信、勇、谋。并进一步说明应用富之、贵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种手段来考察,就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然后指出国君必须控制和掌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大支柱:农、工、商。最后指出:“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 734
-
六韬·龙韬·立将
立将篇讲述古代君主任命将帅的仪式和方法,阐明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是将帅领兵作战,责任重大,“社稷安危,一在将军”。因此将帅应做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不轻敌,不冒险,不贱人,不违众,与士卒同甘共苦。二是君主应信任将帅,给以机动指挥的权力。“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 255
-
六韬·龙韬·王翼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706
-
六韬·龙韬·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 ...
- 200
-
六韬·文韬·文师
《六韬·文韬·文师》是《六韬》的首篇,它通过记述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 429
-
六韬·文韬·明传
明传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延续国祚传之子孙的要道。首先论述了国家衰亡的原因是“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接着论述了国家兴盛的原因是“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最后指出:“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 905
-
六韬·武韬·三疑
《六韬·武韬·三疑》是《六韬》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 278
-
六韬·文韬·大礼
大礼,是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本篇首先阐明了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君主应体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则应服从命令,安分守职。接着从“主位”、“主听”、“主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强调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 353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