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异宝

吕不韦 〔先秦〕
  四曰: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䘛。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古人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们珍视的宝贝与一般人不同。
  孙叔敖生了重病,快要死了,他告诫儿子说:“大王多次想要封赏我好的土地,但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可能会封赏给你,但你一定不要接受那些肥沃富饶的地方。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叫寝之丘的地方,那里土地贫瘠,名声也不好。楚国人害怕鬼怪,而越国人迷信鬼神。所以,只有这个地方可以长久保有。”后来,孙叔敖去世了,楚王果然要封赏给他的儿子好的地方,但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封给寝之丘。因此,那块地到现在也没有失去。孙叔敖的智慧在于,他知道真正的利益不是眼前的肥沃土地,而是能长久保有的东西。他懂得把别人都不想要的东西当作自己的宝贝,这就是有道义的人与世俗之人的不同之处。
  伍子胥逃亡时,楚国急着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眺望郑国说:“郑国地势险要,人民聪明多智,但国君平庸,不值得我辅助。”于是离开郑国前往许国。见到许公后,伍子胥询问该去哪里,许公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朝东南方向吐了口唾沫。伍子胥再次拜谢,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前往吴国。途中经过楚国,到了江边,想要渡江时,看到一位老人在江边刺小船准备捕鱼,伍子胥便上前请求搭船。老人将他渡过江后,伍子胥询问老人的姓名和家族,但老人不肯说。伍子胥便解下自己的宝剑要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但老人也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律,抓到伍子胥的人可以被封高官,享万金之禄,还有千金重赏。以前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路过这里时我都没要他的东西,现在我又怎么会要你的宝剑呢?”伍子胥到了吴国后,派人到江边找那位老人,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每次吃饭时都会祭奠那位老人,并祈祷说:“江边的那位老人啊!天地之德大到了极点,(养育万物)多到了极点,(天地)有什么不能做?却毫无所求。已做了有利于他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得知,身影不可看见,这只有江上老人能做到啊!”
  宋国有个农民在耕地时得到了一块宝玉,他把它献给了司城子罕,但子罕不肯接受。农民请求说:“这是我这样粗野之人的宝贝,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这样的相国,希望您能接受并赐给我一些好处。”子罕却说:“你把玉当作宝贝,我却把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当作自己的宝贝。”因此,宋国的有德之士都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珍视的宝贝与众不同。”
  如果现在把一百两黄金和一团小米放在小孩子面前让他选择,小孩子肯定会选择那团小米;但如果把和氏璧和一百两黄金放在不懂玉的人面前让他选择,他肯定会选择那一百两黄金;然而,如果把和氏璧和高尚的道德言论放在有智慧的贤者面前让他选择,贤者肯定会选择那高尚的道德言论。这说明,一个人的智慧越深厚,他所追求和选择的东西就越有价值;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智慧浅薄,他所追求和选择的东西就会相对粗浅。
注释
异:不同的、特别的。
俗主:平庸的君主。
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抟黍:捏成的饭团。 
鄙人:鄙俗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
您可能感兴趣...
  • 长攻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 ...

    703
  • 楚庄王欲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国宁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遂取陈。”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651
  • 齐人好猎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936
  • 次非斩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众,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781
  • 黎丘丈人

    世传黎丘有奇鬼,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故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其真子恐其父醉而不......

    579
  • 知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食,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炊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少时,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曰:“今者吾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尘入甑中,弃之不祥,吾攫而食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志之,知人固不易也!”...

    617
  • 壅塞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

    141
  • 慎人

    六曰: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 ...

    183
  • 去私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 ...

    204
  • 良狗捕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 ...

    26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