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蔡襄向景山足下顿首了,夏天时从承蒙你给我看了几十篇新作,在文章中你称述但是我不愿意从命而做的,已经借着别的事去信请教了,希望不时打动你,想让你在思考后听从,(所以)未敢(当面)用言语陈说。近来承蒙你给我写信,达千百字,引用典故,称述相近的事(表达观点),好像坚守自己的意见而不会改变。我想最后不再说话了,然而如果使景山你坚持己见不改,还特意在别人面前宣扬,那也是我莫大的过错啊。
我曾经批评你喜欢称道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并对人宣传,现在你却说:“我既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同喜爱啊。“我认为从学道而学文,道学到了,文章也就学到了;从学文而学道,在道的层次上受困的人太多了。因此道是文章的根本,文章是道的应用。与其诱导人学习文章,哪里比得上先诱导人学道呢?你先前的信有以文辞为主的话,所以我有这些说法。(单就文词而言)我哪里敢小看文词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罢了。我写文章,并不能超过别人,自己的文章的句读水平,时常也类似于古人,这不值得奇怪啊。
我还批评你嗟叹世人不了解自己,(所以)追求用文章向有权位的人求取知遇,现在你却说:“我用文章向有权位的人寻求指正,对于道是没有影响的。古代的人重视自我进举,我的仕途暂且困顿,向人求取知遇不必惭愧。“又说:”如果有几顷田地,一定回海上(指湖边)耕田。”你怎么这么乐于自我进举又勇于自我谦退呢?这(说明你)还没有摆脱急躁啊,狂妄的人易于进取而难以隐退,拘谨的人难于进取而易于隐退,狂妄与拘谨,君子都不遵从。君子在进退的选择上,只遵从道。你又举了很多前代高人自我进举的例子自比,如果和我的主张不一样,即使是前代高人,我也不认可。你称道的孔子,是在佛肸召唤时想去(投奔),孟子不受鲁侯知遇,这两个人又营求什么了呢?他们听命于上天而等待任用罢了。
我还批评你顾虑仕途坎坷,现在你却说:“不是忧虑没得到好的官位,是气愤难以忍受(意料之外的)的横加羞辱。”这也是你没细想的吧?圣人的话,我畏服它,贤者的规矩,我愧对于它。有人对我说不好的话,我放下喜怒之心辨别这些话的曲直。假使他的话合乎圣人贤者的主张,我就畏服且惭愧地(接受)它;假使那些话不同于圣人贤者的主张,我将怜悯他(不懂道理),哪里有空接受它并受辱呢?小人觉得受辱,君子不觉得受辱啊,你一定要记取这些话啊,记取这些话啊,(这样)你压抑愤懑的心思就一天比一天减少了!你又说:如果我四十岁了还这样地位低微受辱,不一定能向你自己这样安然不苟且,我又再次读了你的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自己立身行事的差错吗?如果你尚且不能相信我,我还能指望一般人吗?即使这样,我不求别人信任,我很明确地相信自己。我自身的困窘或通达,不能知道,而治学的水平,则力气用尽才停止,我自信的地方在于,不会被利益扰动而改变正道直行。今天看待昨天,我仍然能对自己所认可的感到高兴,而遗憾自己没能达到(昨天)主张的那样;假使我年岁更大而思虑更广,难道肯舍弃自己乐于坚持的而遵从自己遗憾的吗?
和景山你分别很久了,很想见一面,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在信里这些恳切的言语不是想胜过你,是想陈说我所坚守的看法,还不知道你认为错还是对呢,如果你认为错或者对,希望也能告诉我,我不敢在屡次说明上有畏惧和厌烦。不说了,蔡襄顿首奉上。
注释
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
陈:陈述。
文辞:文章。
称类:符合事物。
病:担心,担忧。
嗜:喜爱。
是故:因此。
为文:写文章。
嗟:感叹。
自进:自谋仕进。
求知:寻求了解。
妄者:狂妄的人。
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
颠踬(zhìǐ):不顺利。
枉直:曲直。
卑辱:卑微屈辱。
穷泰:困厄和显达。
我蔡襄向景山足下顿首了,夏天时从承蒙你给我看了几十篇新作,在文章中你称述但是我不愿意从命而做的,已经借着别的事去信请教了,希望不时打动你,想让你在思考后听从,(所以)未敢(当面)用言语陈说。近来承蒙你给我写信,达千百字,引用典故,称述相近的事(表达观点),好像坚守自己的意见而不会改变。我想最后不再说话了,然而如果使景山你坚持己见不改,还特意在别人面前宣扬,那也是我莫大的过错啊。
我曾经批评你喜欢称道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并对人宣传,现在你却说:“我既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同喜爱啊。“我认为从学道而学文,道学到了,文章也就学到了;从学文而学道,在道的层次上受困的人太多了。因此道是文章的根本,文章是道的应用。与其诱导人学习文章,哪里比得上先诱导人学道呢?你先前的信有以文辞为主的话,所以我有这些说法。(单就文词而言)我哪里敢小看文词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罢了。我写文章,并不能超过别人,自己的文章的句读水平,时常也类似于古人,这不值得奇怪啊。
我还批评你嗟叹世人不了解自己,(所以)追求用文章向有权位的人求取知遇,现在你却说:“我用文章向有权位的人寻求指正,对于道是没有影响的。古代的人重视自我进举,我的仕途暂且困顿,向人求取知遇不必惭愧。“又说:”如果有几顷田地,一定回海上(指湖边)耕田。”你怎么这么乐于自我进举又勇于自我谦退呢?这(说明你)还没有摆脱急躁啊,狂妄的人易于进取而难以隐退,拘谨的人难于进取而易于隐退,狂妄与拘谨,君子都不遵从。君子在进退的选择上,只遵从道。你又举了很多前代高人自我进举的例子自比,如果和我的主张不一样,即使是前代高人,我也不认可。你称道的孔子,是在佛肸召唤时想去(投奔),孟子不受鲁侯知遇,这两个人又营求什么了呢?他们听命于上天而等待任用罢了。
我还批评你顾虑仕途坎坷,现在你却说:“不是忧虑没得到好的官位,是气愤难以忍受(意料之外的)的横加羞辱。”这也是你没细想的吧?圣人的话,我畏服它,贤者的规矩,我愧对于它。有人对我说不好的话,我放下喜怒之心辨别这些话的曲直。假使他的话合乎圣人贤者的主张,我就畏服且惭愧地(接受)它;假使那些话不同于圣人贤者的主张,我将怜悯他(不懂道理),哪里有空接受它并受辱呢?小人觉得受辱,君子不觉得受辱啊,你一定要记取这些话啊,记取这些话啊,(这样)你压抑愤懑的心思就一天比一天减少了!你又说:如果我四十岁了还这样地位低微受辱,不一定能向你自己这样安然不苟且,我又再次读了你的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自己立身行事的差错吗?如果你尚且不能相信我,我还能指望一般人吗?即使这样,我不求别人信任,我很明确地相信自己。我自身的困窘或通达,不能知道,而治学的水平,则力气用尽才停止,我自信的地方在于,不会被利益扰动而改变正道直行。今天看待昨天,我仍然能对自己所认可的感到高兴,而遗憾自己没能达到(昨天)主张的那样;假使我年岁更大而思虑更广,难道肯舍弃自己乐于坚持的而遵从自己遗憾的吗?
和景山你分别很久了,很想见一面,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在信里这些恳切的言语不是想胜过你,是想陈说我所坚守的看法,还不知道你认为错还是对呢,如果你认为错或者对,希望也能告诉我,我不敢在屡次说明上有畏惧和厌烦。不说了,蔡襄顿首奉上。
注释
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
陈:陈述。
文辞:文章。
称类:符合事物。
病:担心,担忧。
嗜:喜爱。
是故:因此。
为文:写文章。
嗟:感叹。
自进:自谋仕进。
求知:寻求了解。
妄者:狂妄的人。
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
颠踬(zhìǐ):不顺利。
枉直:曲直。
卑辱:卑微屈辱。
穷泰:困厄和显达。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上元应制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 5
-
荔枝谱
《荔枝谱》是宋蔡襄撰植物书。 一卷。书分七篇。第一篇述福建荔枝的故实及作此谱之由;第二篇述兴化人重陈紫之况及陈紫果实的特点;第三篇述福州产荔之盛及远销之情;第四篇述荔枝用途;第五篇述栽培之法;第六篇述贮藏加工方法;第七篇录荔枝品种32个,载其产地及特点。全书内容较为详实。...
- 474
-
十三日吉祥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候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 4
-
四贤一不肖诗
四贤一不肖,指北宋蔡襄因范仲淹被贬一事而写的五首诗。分别颂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四人,抨击高若讷一人。四贤一不肖诗为分别评写这五人的五首诗。...
- 19
-
茶录
《茶录》,古代中国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由此写作《茶录》。...
- 711
-
经钱塘故宫
废苑芜城裹故宫,行人苑外问秋风。当时歌舞何年尽,此意古今无处穷。往事萧条随改叶,客情迢递寄孤鸿。扁般欲去更回首,寒树苍苍夕照东。...
- 1
-
江村
黯澹江村春日斜,汀洲芳草野田花。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
- 1
-
题金山寺
画梁诗板暗流尘,水石鱼龙万句新。谁识高僧最深意,慈航长护过江人。...
- 3
-
梦中作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 167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