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戴震难师

段玉裁 〔清代〕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戴震十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他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都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里凭什么认定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转述的?又凭什么认定是曾子的意思、由他的门人记录的?”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又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
注释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能言:才能说话。
盖:大概,推测。
蕴蓄:蕴藏,积累。
就傅:跟随老师。就:靠近。
休:停。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离。
几何:多少。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篇短文通过讲述戴震幼年读书时质疑经典注释来源的事例,展现了戴震自幼便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不盲目迷信前人观点,善于探究知识背后的逻辑与依据。表达了对戴震这种打破常规、追求真理的求学态度和质疑精神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段玉裁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段玉裁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同时也精于校勘,于诸家小学的是非都能鉴别选择,是徽派朴学大师中杰出的学者。个人著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