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

袁枚 〔清代〕
  甲辰春,将游庐山。星子令丁君告余曰:“庐山之胜,黄崖为最。”余乃先观瀑于开先寺,毕,即往黄崖。
  崖仄而高,箯舆升,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屏气登颠,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百见不厌也。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怒号喷薄。桥下有宋祥符年碣,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帆竿排立,己所坐舟,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远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馀里矣。”烧薪燎衣,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笑谓霞裳曰:“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甲辰年春天,我打算去游览庐山。星子县县令丁君告诉我说:“庐山的美景中,黄崖是最为出众的。”于是我先到开先寺观赏瀑布,观赏完后,就马上前往黄崖。
  那山崖倾斜又高耸,我坐着竹轿向上攀登,只见奇特的山峰层层叠叠,好似旗帜、战鼓、兵器、铠甲从天上抛掷下来,那气势仿佛要压到自己身上,让人不敢抬头看;可又贪恋这奇特的景色,忍不住不肯不抬头看。我屏住呼吸登上山顶,那里有一座舍利台,正对着香炉峰。我又看到了瀑布,就像与老友再次相逢,看多少次都不会厌烦。接着我沿着山路往下走,来到了三峡桥。只见两座山夹着溪流,水从东边流来,大石头阻挡着水流,小石头也阻碍着它,水便发出愤怒的吼声,汹涌澎湃地喷涌而出。桥下有一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石碑,我仔细地看了很久,之后到栖贤寺住宿。
  第二天听到雷声,不久之后天就放晴了,于是前往五老峰。道路逐渐变得陡峭,走了大约五里路,回头眺望彭蠡湖,只见湖面上船帆和桅杆整齐排列,自己所乘坐的船,隐隐约约还能看见。正在徘徊张望时,暴雨突然倾盆而下,云气翻腾涌动,人们面对面都难以辨认。轿夫把云雾当成了地面,多次踏空差点坠落。带路的里保,为躲雨远远跑开,大声呼喊他,却毫无回应。天色渐渐昏黑,雨势愈发猛烈,不知道今晚要到哪里投宿。轿夫撞到石头摔倒,我也跟着跌倒,所幸都没受伤。行李被雨水浸湿后越来越重,挑夫疼得大声呼喊,家僮们互相埋怨指责,还有人哭了起来。我向来豪爽,到这时也不禁心生恐惧。徘徊犹豫了很久,仍然像站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忽然看到树林外远远有举着火把的人走来,如同在黑暗深海中见到了神灯,我急忙快步奔去,原来是万松庵的老僧拄着拐杖前来迎接,他大声说道:“已经等候你们很久了,可惜你们走错了路,多走了十多里。”老僧烧起柴火让我们烘烤衣服,看到屋檐上插着柳枝,这才知道当天是清明节。
  第二天下了雪,冰凌挂满山间,把山都封住了,脚踩上去发出像碎玉相击般的声响。我望着五老峰却无法登上去,便转身向东边下山,走了十多里路,看到三座高大的山峰像墙壁一样矗立在溪水之上,溪水在下面潺潺流淌。我下车往溪里扔了块石头,过了很久都没有回响,心想这溪水想必极深,所以石头扔下去几十刻(古代计时单位)都还没落到溪底吧?溪边堆积着数不清的石础和碎瓦砾,我怀疑这里就是古代大林寺的旧址。轿夫说:“不是,这里是石门涧罢了。”我笑着对霞裳说:“考据学问这类事,没必要和轿夫争个高下,姑且保留他的说法又有什么妨碍呢!”接着我们来到天池,观赏了铁瓦,之后到黄龙寺住宿。寺里的僧人告诉我说:“从万松庵到这里,已经陡峭地向下走了二千丈了。”我又问遇到暴雨时最险要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僧人说叫犁头尖。
  我过去五年游山都充满乐趣,只有这次行程最为艰苦,所以特意把它记录下来。
注释
星子:今江西星子县。庐山在星子县北。
箯舆:竹制的山轿。
重累:重叠。
颠:同“巅”,山顶。
尼:阻挡。
祥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的简称,凡九年(1008-1016)。碣:石碑。
彭蠡湖:即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庐山离鄱阳湖西岸不远。
呼謈:大声呼痛。这里是指他们叫苦。
烧薪燎衣:用柴升火,烘烤衣服。
霞裳:姓刘,袁枚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春,袁枚游庐山,由南麓上山,历游黄崖附近的开先寺、三峡桥、栖贤寺等名胜。这篇文章是他记录的游览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文章虽记全程游览,却重点着墨于登黄崖与遇雨两段。写登黄崖,突出山之“仄而高”。以旗鼓戈甲从天而降形容山势陡峭、群峰罗立,既绘出山峰形态,又写出仰攀时的心理感受。写遇雨,扣人心弦。庐山气候多变,晴则远景毕现,雨则天地昏暗。作者以如椽巨笔,在写舆夫屡险、自己摔倒、陷入绝境之余,仍不忘点缀担夫、家僮,笔触细腻。游山本应乐事,袁枚却着重写苦。攀悬崖、涉雨途,艰难重重。但他娓娓道来,将不堪之境细细铺陈,读者仍能品出其中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您可能感兴趣...
  • 浙西三瀑布记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 ...

    871
  •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13
  • 遣兴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12
  • 李孝子传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 ...

    72
  • 伤心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704
  • 起早

    起早残灯在,门关落日迟。雨来蝉小歇,风到柳先知。借病常辞客,知非又改诗。蜻蜓无赖甚,飞满藕花枝。...

    122
  • 景泰陵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

    1001
  • 戊子中秋记游

    《戊子中秋记游》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中秋节与友人的聚首、游赏、宴饮,用笔极其简括,叙述明晰而富有情趣。...

    695
  • 题柳如是画像

    生绡一幅红妆影,玉貌珠冠方绮领。眼波如月照人间,欲夺鸾篦须绝顶。怀刺黄门悔误投,遗珠草草尚书收。党人碑上无双士,夫婿班中第一流。绛 ...

    658
  • 重到沭阳图记

      昔颜斐恋京兆,卢悊恋灵昌,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 ...

    28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