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唏嘘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兰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驰寸札曰苏轼:“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澹公语予,山人有诗数卷,藏箧中,秘不令人见。予见山人题画及他题跋,皆古雅。间杂以幽涩语,不尽可解。见与澹公数札,极有致,如晋人语也。
山人面微赪丰,下而少髭。初为僧,号雪个。后更号曰人屋、曰驴屋驴、曰书年、曰驴汉,最后号八大山人云。澹公杭人,为灵岩继公高足,亦工书,能诗,喜与文士交。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瘖,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予与山人宿寺,中夜漏下,雨势益怒,檐溜潺潺,疾风撼窗扉,四面竹树怒号,如空山虎豹声,凄绝几不成寐。假令山人遇方凤、谢翱、吴思齐辈,又当相扶携恸哭至失声。愧予非其人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八大山人是原来的明朝宗室成员,成为生员,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弃家业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成为僧人。没几年,手持拂尘被尊称为宗师。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人常常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了他的名声,邀请他到官署居住。一年多后,他竟然精神恍惚不自在,于是突发疯狂的病症,有时大笑,有时痛哭一整天。一天晚上,他撕破僧衣烧掉,跑回南昌城。独自在街市上闲逛,常戴布帽,拖着长领的袍子,鞋子破烂脚跟露出,甩动衣袖轻盈地行走。市井中的儿童跟着看他喧哗大笑,没人认出他。他的某个侄子认出了他,让他留在家里。过了很久,病才确实好了。
八大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师法王献之、颜真卿,能自成一家。狂草颇显怪异雄奇。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水滨野鸭,画风洒脱不拘传统画法。世人得其画作,争相珍藏视为重宝。饮酒不过二升,但喜好饮酒。贫寒书生或市井屠夫邀其共饮,必往。每饮必醉,醉后泼墨淋漓,也不甚爱惜。常往来城外僧舍,小僧争相纠缠求画,甚至拉衣扯袖,山人不拒。士人朋友若赠财物,亦不推辞。但权贵欲以重金换他一块石头(画作),绝不可得。有人持绫绢来,他直接收下说:"我拿去做袜子材料。"因此权贵求山人书画,反而要从贫士、山僧、屠夫处购买。
一日,忽然在门上大书"哑"字,自此对人不再说话,但善于大笑,且饮酒更甚。有人邀饮,便缩颈拍掌,笑声如哑。又喜玩藏钩、拇阵游戏,赌酒胜则哑笑,输则捶打胜者后背,笑声愈发不止,醉后往往唏嘘哭泣。
我在南昌客居时,非常仰慕八大山人,便托北兰澹公约山人到寺庙见面。到了约定那天,下大雨,我以为山人必不会来。不一会儿,澹公派人送来短简说:"山人清早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催人抬竹轿,冒雨前往相见。握手后细细打量,相视大笑。当夜借宿寺中,剪烛夜谈,山人忍不住,就打手势表达。兴致过后,索笔在几案上写字酬答,烛燃至尽也不倦。
澹公告诉我,山人有数卷诗藏在箱中,秘不示人。我见过山人题画及题跋,文字古雅,夹杂些幽深晦涩的话,不完全能懂。见给澹公的几封信札,极有韵味,如晋人语调。
山人面色微红,脸型丰满,下巴稍有胡须。初为僧时,号雪个。后更号人屋、驴屋驴、书年、驴汉,最后定号八大山人。澹公是杭州人,灵岩继公的高足,也擅长书法,能作诗,喜与文士交往。
赞曰:世上很多人知道八大山人,但最终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八大山人的内心,翻涌着郁结的情绪,另有无法自我排解的缘由,就像巨石堵塞泉水,湿棉絮压抑火焰,无可奈何之下,于是时而疯狂时而沉默,隐约表现出游戏人间的态度。而有些人称他为狂士、高人,这是对八大山人的了解太浅薄了啊!悲哀啊!
我与八大山人夜宿寺中,半夜时分,雨势愈发猛烈,屋檐流水潺潺,大风摇撼窗户,四周竹树怒吼如空山虎豹声,凄凉到极点几乎无法入睡。假设八大山人遇到方凤、谢翱、吴思齐这类人,应当会互相搀扶着痛哭到失声。只惭愧我不是那样的人。
注释
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忽忽:迷糊,恍忽。
踵决:鞋跟破裂。
哗笑:众人放声大笑。
翛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
町畦:喻规矩;约束。
嬲:纠缠,搅扰。
哑哑:笑声。
笋舆:竹舆。
箧:箱子一类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