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游洞庭东山诗序

文征明 〔明代〕
  洞庭两山,为吴中胜绝处。有具区映带,而无城闉之接,足以遥瞩高寄。而灵栖桀构,又多古仙逸民奇迹,信人区别境也。
  余友徐子昌国近登西山,示余《纪游》八诗,余读而和之。于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捷间;而东麓方切倾企。属以事过湖,遂获升而游焉。留仅五日,历有名之迹四。虽不能周览群胜,而一山之胜,固在是矣。一时触目摅怀,往往托之吟讽。归而理咏,得诗七首。辄亦夸示徐子,俾子继响。
  昔皮袭美游洞庭,作古诗二十篇,而陆鲁望和之。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然考之鹿门所题,多西山之迹;而东山之胜,固未闻天随有倡也。得微陆公犹有负乎?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几东山之行,无负于徐子。弘冶癸亥冬十月。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洞庭东山与西山,是吴地最美的地方。有太湖相互映衬环绕,却无城池相连,足以让人远眺观景、寄托高远情怀。而这里灵秀的居所与杰出的建筑,又留存着许多古代仙人、隐士的遗迹,确实是一处超脱尘世的胜地。
  我的朋友徐祯卿近来登上西山,把他的《纪游》八首诗给我看,我读过后便作和诗。因此西山的美景,就无需待我用双手开路、用两足攀登,早已隐约出现在我眼前。而洞庭东山正是我热切盼望能一游的,适逢我因事经过太湖,于是获得攀登游览的机会。在东山只逗留了五天,游历过四处有名的古迹。虽然不能看遍所有的名胜,但整座东山的美景,本来就都集中在这里。一时之间,睹景抒怀,目之所见、心之所感,往往寄托在吟咏当中。回来后整理诗作,得到七首诗。于是也拿给徐祯卿看,让他继作和诗。
  从前皮日休游览洞庭,写了二十首古诗,陆龟蒙为之和诗。他们的风雅文采流传至今,千年之后仍让人读了心生羡慕。但考察皮日休所题的诗,大多是关于西山的遗迹;而东山的美景,原本没听说陆龟蒙有诗作倡导。岂不是陆先生还有所亏欠吗?我比不上陆先生,但希望这次东山之行,没有辜负徐祯卿。弘治癸亥年冬十月。
注释
洞庭两山:即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在太湖中。
具区:太湖的别称。
映带:谓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闉(yīn):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门,这里与“城”同义。
高寄:寄托高远,不以世俗萦怀。
桀构:杰出的构造。桀,通“杰”。
徐子昌国:徐祯卿,字昌国,一字昌谷,吴县(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以诗名,与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并称“吴中四子”。
俟:等待。
披:劈开。
目捷:眼睛。捷,通“睫”。
倾企:向往企盼。
属:值,适逢。
升:登。
摅(shū):发抒。
俾(bǐ)子继响:使他能倡和。
皮袭美:皮日休,字袭美,号鹿门子,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作古诗二十篇:今皮日休集中有《太湖诗》二十篇。
陆鲁望: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苏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得微:犹“得无”,岂不是。
负:亏欠。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翻阅《文徵明集》,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文差不多占去大半篇幅,由此可见文徵明对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年少时曾有匡济天下的志向,却因多次科举失利,渐渐生出隐居避世的念头,其诗书画作则享有极高声誉。后来虽曾短暂在朝廷任职,但身处朝堂之上,心中却牵挂着山林泉石,三年后便辞官回乡,毕生走遍了吴地的名山大川。他创作的洞庭两山纪游诗向来为人称道,这篇序言既体现出他对古人高尚节操、旷达胸怀的仰慕,也抒发了自身恬淡旷远的心境。​
  《诗序》中有这样的记述:“昔日皮袭美游历洞庭,写下二十首古诗,陆鲁望则作和诗相赠。他们的风雅才情流传至今,即便历经千年,仍让读者读来心生向往。” 皮日休与陆龟蒙均为晚唐诗人,性情狂放不羁,早年虽有辅佐国家的抱负,却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于是归隐乡间,漫游山水之间,皮日休自号闲气布衣,陆龟蒙则称江湖散人。唐懿宗咸通年间,皮日休东行游历至苏州,与陆龟蒙相识,二人时常诗词唱和,《诗序》中提到的洞庭西山诗作,便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皮、陆二人的诗作,颇有韩愈的诗风遗韵,格调奇峻冷峭,透着一股清雅超脱的气韵。比如皮日休《太湖诗·初入太湖》中写道:“悠然啸傲去,天上插画隘。” 他的《太湖诗·明月湾》则展现出退居山林、流连泉石的闲适心境,诗中写道:“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晓培橘栽去,暮作鱼梁还。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对此老臣死,不知忧与患。” 文徵明仰慕这种旷达的胸襟与旷远的气韵,故而发出 “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 的感慨。他创作的七首《游洞庭东山诗》,与皮、陆二人的洞庭诗作在精神内涵上一脉相承。​
  例如他的《宿静观楼》中有 “秋山破梦风生树,夜水明楼月在湖” 的佳句,又如《翠峰寺》中 “空颦夹舆松千里,断碑横路寺千年。遗踪见说降龙井,裹茗来尝悟道泉。伏腊满山收橘柚,蒲团倚户泊云烟。书生分愿无过此,悔不曾参雪窦禅” 的诗句,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清逸之气,如清晨微风拂面,令人心神舒畅。山水本身并无灵性,可一旦经过中国文人的体悟与描摹,正如人们所说的 “一时触景生情,常常借诗歌抒发情怀”,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据题下原注“弘冶癸亥冬十月”,则此文当作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时作者三十四岁。其年与徐祯卿台刻洞庭倡和诸诗为《太湖新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游洞庭东山诗序》开篇点出洞庭东山是吴中绝佳胜地,无城市喧嚣,又有古仙逸民遗迹,尽显清幽独特。文徵明因友人徐子昌国的西山纪游诗先作和诗,后趁事过湖亲游东山,五日间历四景得七诗,续与友人唱和,满含文人交游之趣。又提及皮日休、陆龟蒙曾唱和洞庭西山,暗表自身东山诗作可补昔人未及之憾,字里行间藏着对山水的倾慕与恬淡雅怀,简洁勾勒出游赏与赋诗的始末。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您可能感兴趣...
  • 怀子畏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2
  • 玉兰花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66
  • 感怀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556
  •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4
  • 钱氏池上芙蓉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7
  • 满江红·拂拭残碑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4
  •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11
  • 中秋

    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近中秋。凉风吹堕双梧影,满地碧云如水流。...

    400
  • 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6
  • 阊门夜泊

    阖闾城西暮雨收,西虹桥下水争流。苍茫野色千山隐,突兀寒烟万堞浮。灯火旗亭喧夜市,月明歌吹满江楼。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

    14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