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树高,鸟鸣悲。
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
吏人妇,会夫希。
出门望,见白衣。
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
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
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
出有日,还无期。
结中带,长相思。
君忘妾,天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
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
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
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智不足。
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央周四角。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山树高高,鸟儿啼声悲凉。
泉水深深,鲤鱼肥美难捕。
空粮仓边的雀儿,总在忍受饥饿。
我身为官吏之妻,与丈夫相聚少之又少。
出门远望,见一白衣身影,
满心以为是夫君归来,近前却发现不是。
回到家中,心中满是伤悲。
向北走上堂屋,向西进入台阶,
急切织布却机杼混乱,扎扎声催人心烦。
长叹不已,满腹愁绪能向谁诉说?
夫君远行,我日夜思念,
你离去时有归期,如今却遥遥无期。
衣带上打个结,寄托无尽相思。
若你忘了我,上天自会知晓;
若我忘了你,愿接受罪责惩罚。
我的一片真心,你应当知晓。
黄金灿灿,白玉温润,
山高耸入云,谷低洼幽深,
就像我夫君姓苏名伯玉,
才华出众,智谋过人。
家在长安,人却远在蜀地,
为何如此吝惜马蹄,不肯常归?
你在外有千斤羊肉、百斛美酒,
连马儿都喂得肥壮,却不愿踏马还乡。
可叹如今之人才智不足。
我写下这首诗,怕你读不懂其中深意。
需从中间向四角展开来读,方能解我心曲。
注释
杼: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
百斛:泛指多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相传为苏伯玉妻所作。苏伯玉妻,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均不详,晋人(一说汉人)。苏伯玉出仕蜀地,久而不归。其妻居于长安,运用巧思制为盘中诗以叙思念之情。这种诗写于盘中,从中央起句,回环盘旋而至于四角,所以称为“盘中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诗的起始,先以自然景物发端兴寄。诗中咏道:“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 山树高耸,鸟儿难寻栖息之所;泉水幽深,纵有肥鲤亦难以捕获;雀儿守着空荡的粮仓,难免长期忍受饥饿。这一连串景物描写,传递出心有企望却无法实现的痛楚,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愁绪,进而引出 “吏人妇,会夫稀” 的慨叹。意即身为官吏之妻,与丈夫相聚的时光实在太少,只能长久承受离别之苦,过着孤单失落的生活。
继而具体刻画女主人公离别后的思念之苦与内心悲曲:她因盼夫心切而出门远眺,见白衣人影(官服)便心头一震,以为夫君归来,近前细辨却非,遂怏怏返室,黯然神伤。百般无奈之下,思妇回房织作以排遣愁绪,却因 “急机绞,杼声催”——“绞” 谓纷乱,心烦意乱之际,织机似也不听使唤,难以顺理成匹;扎扎机杼声中,更令她感慨岁月催迫,哀伤不已。“长叹息,当语谁”,她痛楚地感到满腹心事竟无人可诉。
诗句陡然转折,她念及夫君远行,自己在家中刻骨思念,然远行之人是否也同样念着自己?在 “出有日,还无期” 的漫长等待中,她隐隐有被抛弃的忧惧,于是自语道:“君忘妾,天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当知之。” 这是在无尽担忧中对丈夫的隔空质问,亦是对自身一片痴情的剖白。她的担忧并非无端。接着她以斩截笔触,先以物象起兴:“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金黄、玉白、山高、谷低,皆为确凿之事实,以此喻指下述情状亦属实情:其夫姓苏,字伯玉,才思敏捷、足智多谋,自离开长安家中入蜀后,却久留未归。她质问道:“何惜马蹄归不数?” 意即你为何如此吝惜马蹄而不常归?表面夸赞 “人才多,知谋足”,实则暗藏对丈夫恃才弃己的忧虑。继而叙写丈夫的行状:“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原来丈夫在外酒肉丰足,过着享乐生活,早已将她抛诸脑后;连他的马都以麦粟喂养得膘肥体壮,却不肯策马还乡一见妻子。最后三句,则告知其如何解读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