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归亭记
熙宁七年,尚书水部郎中、开封刘君刺守金州。政平岁丰,士民康乐,乃作亭于此城之上。以望牛山而临汉水,以乐府僚属四方之游士,名之曰“忘归亭”。又使其客彭城陈师道记其意曰:西城治汉上游,庐舍敝陋,市肆落莫,名虽为州,实不如秦、楚下县。山林四塞,行数千百里。陆行凭陵,因山梯石,悬栈过险。修林丛竹,拥掩荫郁,日月隐蔽;又多雾雨,暄寒无时,疾痰易作。土疏河润,地气发泄,多病脚弱。废丘故宫,颓城败冢,达于四境。狐鸣鸟声,日夜间作,使人怅然怀归,凄然发叹,挥然出涕。于是相与登斯亭以向坐,则又志意舒徐,气血和平,蘧然而笑,栩然而歌,超然而忘归。其山川之美,临观之乐,不言而知,言不能尽也。故虽君子无厌苦之志而有归心,居官有守,不得去。其志壮哉!公以治人,私以养心,古之政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熙宁七年,尚书水部郎中、开封人刘君担任金州知州。政治安定,年成丰收,官吏百姓安乐,刘君于是在这座城的高处建造了一座亭子。亭子用来眺望牛山、俯瞰汉水,刘君用它宴请幕府下属官吏和各地游士,给亭子命名为 “忘归亭”。刘君又让他的门客彭城人陈师道记述建造亭子的用意,陈师道写道:金州治所在汉水上游,房屋破旧简陋,集市店铺冷清,名义上虽是州城,实际上还比不上秦、楚地区偏远的县。金州四面被山林阻隔,从外地过来要走几千百里。走陆路要翻越山岭,顺着山势凿石为梯,经过悬空的栈道穿越险境。高大的树林、丛生的竹林茂密遮蔽,连日月都被遮挡;又多雾雨天气,冷暖没有固定时候,容易生病。土壤疏松且靠近河流湿气重,地下湿气散发,当地人多患足部疾病。废弃的土丘、旧宫室,倒塌的城墙、破败的坟墓,遍布四面边境。狐狸的叫声、鸟儿的鸣声,日夜不停响起,让人惆怅地思念家乡,悲伤地发出叹息,泪流满面。于是人们一同登上这座亭子相对而坐,却又感到心情舒缓,气息平和,悠然地微笑,欢快地歌唱,超脱地忘记了归乡。这里山川的壮美,登临观赏的乐趣,不用言说就能体会,用语言也无法完全表达。所以即使是做官的人,虽然没有厌倦困苦的心思,却有归乡的念头,但因担任官职有职责在身,不能离去。他们的志向多么坚定啊!刘君公余时间处理治理百姓的事务,私下里用登亭赏景来修养身心,这是古代贤明的治政方式啊。
注释
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岁丰:年谷丰收。
康乐:安乐。
僚属:属官;属吏。
敝陋:破旧简陋;破烂。
市肆:市场;市中店铺。
荫郁:树阴浓密。
蘧然: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篇记先写金州旧貌: 庐舍敝陋、雾雨无常、废丘遍布,狐鸣鸟声间作,让人怅然思归;再写刘君治金州后政平岁丰,建忘归亭,登亭望牛山临汉水,竟使人志舒歌笑、超然忘归。以环境前后对比凸显亭的意义,更暗赞刘君 “公以治人,私以养心” 的治政之道,既写临亭之乐,也显为政者的仁心与气度,平淡叙述中藏着对善政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病起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 417
-
舟中二首·其一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 7
-
登快哉亭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 19
-
望夫石
碛戍人何在,秋霜志不移。无言息妫怨,有泪舜娥悲。山静云盘髻,江空月印眉。谁将望远意,歌作送征诗。...
- 5
-
后湖晚坐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 7
-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向来歌舞处,夜雨鸣寒蛩。...
- 9
-
次韵夏日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诗书发冢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莫欺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傍。...
- 4
-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冕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 15
-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 9
-
放歌行
春风永巷闲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 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