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白云山

孙蕡 〔明代〕
白云山下春光早,少年冶游风景好。
载酒秦佗避暑宫,踏青刘鋹呼鸾道。
木棉花落鹧鸪啼,朝汉台前日未西。
歌罢美人簪茉莉,饮阑稚子唱铜鞮。
繁华往似东流水,昔时少年今老矣。
荔子杨梅几度红,柴门寂寂秋风里。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白云山下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少年时来此游赏,风光格外美好。
曾带着酒来到赵佗的避暑宫宴饮,在刘鋹的呼鸾道上踏青寻趣。
木棉花纷纷飘落,鹧鸪在林间声声啼叫,朝汉台前的太阳还没有西落。
美人唱罢一曲,将茉莉轻轻插在发间;酒酣宴尽时,孩童唱起了《铜鞮》古曲。
昔日的繁华就像向东奔流的江水,一去不返;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也已老去。
荔枝与杨梅又红了好几回,而我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守着一座寂静的柴门。
注释
秦佗:指秦汉时期南越政权建立者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人,南越国创建者。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刘鋹:刘鋹(chǎng)(942-980年),原名刘继兴,兴王府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末代皇帝,南汉中宗刘晟长子。
朝汉台:又称朝台。在广东省南海县东北。相传汉文帝遣陆贾出使南粤,晓之以义,感之以诚,其王赵佗遂称臣。因冈作台,北面朝汉,朔望升拜。故名。
阑:将尽。
铜鞮:曲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白云山》以今昔对比写尽岁月感,前半绘白云山春日盛景:春光早临,少年冶游,载酒避暑宫、踏青呼鸾道,木棉落、鹧鸪啼,美人簪茉莉、稚子唱铜鞮,满是鲜活热闹。后半骤转,“繁华往似东流水” 点出时光易逝,昔日少年已老,荔子杨梅几番红后,只剩柴门在秋风中寂寂。全诗由盛转寂,借寻常景致藏岁月怅惘,质朴中见深情,读来满是对时光变迁的慨叹。
展开阅读全文 ∨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