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

宋之问 〔唐代〕
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
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
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
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到了卫地,多么希望能马上与你相见,可惜你竟然不多作停留。
朋友啊,你去了哪里?我的眼前只有这千古淇水悠悠。
恒山与碣石的雾霭,衡山与漳河的秋露,阻挡了我找寻你的道路。
我知道,你这是真正的爱国情怀,而不是为了图名封侯。
注释
⑴天平军马:指天平军,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唐朝分淄青节度置郓曹濮三州节度,赐号天平军,治郸州,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十五里,中和初朱瑄有其地,后并于朱全忠,宋亦置天平军节度。平,《英华》作“兵”。
⑵卫:卫国之地,北周置卫州,治所在朝歌(今淇县),唐改设卫县。
⑶恒碣:恒山、碣石山的并称。唐黎逄《象魏赋》:“高齐嵩华,势比恒碣。”恒山,即五岳之一的北岳。 碣石,山名,在河北昌黎北。《尚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曹操有《碣石篇》,毛泽东有“东临碣石有遗篇”诗句。
⑷衡漳:古水名。即漳水,今漳河。《尚书·禹贡》:“ 覃怀底绩,至於衡漳。” 孔颖达疏:“衡即古横字,漳水横流入河,故云横漳。”
⑸许国:决心报效国家。许,应允。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宋之问与陈子昂是很要好的诗友,他们互有酬答之作。陈子昂所写的《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一诗可以表明他们俩的友情,宋之问这首《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也是一样。
此诗写宋之问被遣往卫地处理天平军公务时,顺便约定与好友陈子昂在卫县新乡会面。他忧伤着岁月的流失,急切期望能与陈子昂相见。听说陈子昂已涉淇水而东,他在等到回去的时候仍未与好友相遇,深表遗憾,思念之情就如眼前的千古淇水悠悠。北岳恒山春雾,东海碣石夏霭,南岳衡山秋露,太行漳河冬雪,阻断了宋之问找寻陈子昂的道路。但他却懂得陈子昂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理解赞赏陈子昂不图封侯的敬业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您可能感兴趣...
  •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8
  •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52
  •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590
  •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 ...

    867
  • 苑中遇雪应制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140
  • 送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718
  •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11
  • 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281
  •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 ...

    980
  • 陆浑山庄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24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