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八月并州雁

元好问 〔金朝〕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八月里从并州飞来的雁群,清澈的汾水照映你们的身影。
一阵惊叫唤起傍晚的响笛,大雁的身影渐渐飞入秋天的云层。
在楼中看见大雁的身影渐渐消失,只是声音依旧能在枕边听清。
你们飞来南方还要飞回北方,而我却不能够跟随你们去往远方。
注释
并州:古九州之一,辖地相当于今山西大部及河北、内蒙古之一部。
三乡: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三乡镇。
清汾:清澈的汾水。汾水为黄河支流,源出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太原。
旅群:指大雁之群体。
一声:指大雁鸣叫。
数点:大雁飞翔的影子。
哀劳:鸿雁悲鸣的声音。
无计:没有办法。
君:此处指大雁。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该诗首联便有一种突兀之感。中秋八月,天高气爽、云淡风轻,这般空旷寂寥的景象,最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再加上北雁南归,更让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北方的故乡。彼时诗人正避乱异乡,有家难回,思乡之情早已刻骨铭心,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以己度物,遂谓鸿雁是从故乡来。诗人“雁”前着“并州”二字,为全诗之纲,以下诸句,或想象,或见闻,或感叹,皆由此引发而加以渲染。“清汾”二字,就季节而言,上承“八月”,因为唯秋季河水才清澈见底。就意象言,它又具有典型环境的意义。诗人南渡后,故乡已陷人战乱中,城池、人民,想已面目全非,惟汾水依旧,可以想见。且河岸是雁群栖息之地,河水清澈,水天相映,又有雁群点缀其中,是诗人所向往的意境。
颔联“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即言群雁的惊惧之状,暗寓战乱之象。夜幕降临,翱翔了一天的雁群刚刚在汾河岸边栖息下来,它们或许带着一身疲惫,很快便进入了梦乡。没想到,一声笛音突然响起,将它们惊醒,慌乱之中急忙飞向云端。“笛”通常为“胡人”所用,此处之笛声,大概是诗人遥想军营中兵士所吹。着“晚”字,以示此为夜幕降临后不久,兵士还未入睡之时,从而展示雁群栖息之短暂,身体之疲累。“一声”与“数点”对举,写惊弓之雁,它们在休息时尚时时警惕,一有动静,就扑扑高飞,直冲云际。鸟之所以如此,应与战乱有关,其惨象已在不言中。
颈联笔锋一转,从虚幻的想象转入真切的实写。“灭没”形雁飞之高远,“哀劳”状雁声之凄弱。“楼中见”和“枕畔闻”,写诗人的目睹耳闻。一诉诸视觉,一诉诸听觉,把秋雁写得有声有色,诗人的精神状态也表现得活灵活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惟登高方可望远,“楼中见”不仅从侧面烘托出大雁飞行的邈远高远,更展现出诗人登上高楼,伸长脖颈、翘首远望,直至大雁消失在视线尽头的专注模样。“楼中见”描绘的是白日里的所见之景,“枕畔闻”则记录了夜晚所听之声。惊惧的群雁飞得字,一从心理角度,状其声音之凄清;一从生理角度,状其声音之细弱。而这些都是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缘故,从而表现了诗人明为伤雁,实为自伤的深层感情。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为何对秋雁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深情回应。那些已然成为惊弓之鸟的秋雁,即便冲上“秋云”也不觉其高,星夜赶路也不嫌其快。诗人躲避战乱的心情,恰如这秋雁一般。该二句更有意味的是,诗人不但以可怜的秋雁自比,而且又更进一层,说雁在下年春天还可北返,而自己却不能与之同返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该二句使全诗情意加倍深化,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该诗在结构上,一反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专以单行”,蝉联递进,“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确是首很有个性的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诗人携家避难于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三乡镇。八月,一个黄昏时分,诗人看见远处云端群雁南飞的影子,联想到大雁飞过家乡并州和清汾。大雁能按季节自由地南来北往,而自己好似一只离群的哀鸿,则没有办法回故乡,感物伤怀,于是创作该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八月并州雁》是元好问所作的一首诗。首联的中秋八月之景加上北雁南归,使诗人想起北方的故乡。颔联言群雁的惊惧之状,暗寓战乱之象。颈联从悬想虚拟转人实写。尾联就是诗人对其何以如此钟爱秋雁,一往情深的回答。全诗借看到并州征雁的所思所感,抒发了颠沛流离中的诗人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尤其尾联对北归大雁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诗人有家难归的惆怅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
您可能感兴趣...
  • 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94
  • 四哀诗·李钦叔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320
  •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五

    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310
  • 野菊

    座主闲闲公命作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 ...

    409
  • 赤壁图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遗踪。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44
  • 西园

    兴定庚辰八月中作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梁门回望绣成堆,满 ...

    391
  • 永遇乐·绝壁孤云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望。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879
  • 沁园春·除夕

    《沁园春·除夕》是金末元初元好问写的一首词。此词写自己的“贫”和“穷”全用故事,写文学生活则用典抒胸怀,隽语盈篇,可算精明之作。...

    115
  •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927
  • 驱猪行

    《驱猪行》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杂言古风。该诗从表面看,是写农民驱赶豪猪的情形,但实际上却另有讽喻,是借题发挥,真实具体、哀恸感人地反映了金、蒙战争之际,人民遭受的租赋徭役之苦。...

    56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