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刘伶
刘伶(221年-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免。泰始二年(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 。《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纠错
纠错
概述
刘伶(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竹林七贤之一,中国魏晋时期作家,名士。 
刘伶自幼便失去了父爱,因其父亲身材矮小,及至长大成人后,刘伶身高也不过六尺。魏齐王曹芳正始之末(249年),刘伶已成为当世名重一时的名士,并且常与嵇康、阮籍、阮咸集会于山阳竹林之下,饮酒赋诗,弹琴作歌。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初年(265年)前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建威参军,不久朝廷下诏,入宫中策问。他大谈老庄,强调无为而治,非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连参军之职也被罢免了,从此再无仕进。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元年(300年)前后,以寿而终。
刘伶有“品酒第一人”的美称,也被酒行业传颂至今,后人以古瀑河边上的井水酿酒,还取刘伶墓地的黄土垒成窖池酿酒,为了纪念刘伶,当地百姓也将“润泉涌”更名为“刘伶醉”。其传世作品仅有《酒德颂》《北芒客舍》两篇,其中《酒德颂》所表现出的藐视一切存在的气概,敌视礼教之士的反抗精神,既高扬了人格的力量,批判了当时的黑暗政治,同时也抒发了压抑的愤世之情,充满了浪漫色彩,气魄豪迈,用辞又骈偶间行,有无意追求而自至的特点,对后代影响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人物生平
少时淡泊
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他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刘伶年少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但和阮籍、嵇康关系不错,相遇而神解,携手共入山林。起初不以有无家产为意。 
无为罢仕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的泰始初,刘伶曾任建威将军参军。司马炎寻问对策时,刘伶大谈道家的无为而治。同辈的人都因考核优秀而升迁,唯独刘伶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 
以酒为名
刘伶被罢官后,整日驾着载有美酒的鹿车,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边走边饮,留下“鹿车荷锸”的典故。还曾发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当时的士大夫们都认为刘伶的这种置生死于度外是一种豁达,认为他是贤者,并争先恐后的效仿他。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与他一样嗜酒的还有好友阮籍,阮籍为了三百石酒而求为步兵校尉,得酒后与刘伶共大醉。刘伶因饮酒而出名,还留下关于酒的文学名篇——《酒德颂》。
刘伶戒酒
有一次,刘伶连续喝了几天酒,醉得病倒了。他感到身上很热,口渴得要命,妻子给他端来茶水,他却不喝,非要用酒来解渴。妻子生气地说:“你已经病成这个样子了,怎么还要喝酒,真是不要命啦!”说完,妻子把家里的酒都倒掉了,把喝酒用的器具都砸碎了,决定让刘伶戒酒。
醉酒避仕
泰始二年(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他就是一酒疯子,于是作罢。后刘伶不再出仕,最终老死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主要影响
文章
《酒德颂》是刘伶所作文章,它是析出了幕天席地、怒目切齿、熟视无睹、大人先生、奋袂攘襟、熟视不睹六个成语的千古名篇,里面热情地歌颂了大人先生(竹林七贤的诗歌化身):“大人先生”德高望重,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与造化同游,任意来去;而这样的放浪形骸,却引起了“公子”“处士”的不满,他们品头论足,横加指责;但是,“大人先生”根本不予理会,依然故我地酩酊大醉,“先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物议、指责的蔑视。在刘伶看来,醉眼朦胧中的人间万象,只不过是江汉浪涛中无足轻重、随波逐流、毫无个性特色的浮萍而已,只有醉中的自己随意所适,无忧无虑,那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
诗歌
《北芒客舍》是刘伶所作古体诗,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发,可谓层次清晰,裁剪恰当,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刘伶的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避世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轶事典故
杜康酿酒刘伶醉
相传当年酒神杜康在金乡县造酒,喝酒名士刘伶路过此地时闻香下马,痛饮美酒过量,没走多远便醉死落马,被人葬于今杨早村东南的张庄东面。三年后,刘伶家人闻讯追寻到此,找酒家要人,酒家言说:“刘伶酒后尚欠饭钱未还。”刘伶的家人来到葬地,挖开坟墓,想不到这醉死三年的刘伶竟奇迹般的醒来,醒后的刘伶喊了声:“好酒”,便出酒在地,被酒浸湿的地方从此便逢旱不干,茂盛不衰。这就是古代“杜康酿酒刘伶醉”的典故传说。 
曝裈当屋
刘伶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诞,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呆在屋中。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 
鸡肋尊拳
刘伶曾在喝醉酒时与别人争执,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挥拳要打。刘伶缓缓地说:“我瘦得像鸡肋不能让你的拳头打得舒服。”那人就笑着不打了。 
鹿车荷锸
刘伶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仆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了。” 
相关成语
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倜傥旷达,不拘形迹。语出自《酒德颂》:“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怒目切齿:形容人极其愤怒。语出自《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熟视无睹:看到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语出自《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大人先生:语出自《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奋袂攘襟:形容奋然而起。语出自《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枕曲藉糟:即枕麹藉糟,指枕着酒,垫着酒糟,谓嗜酒,醉酒。出自《晋书·刘伶传》。 
五斗解酲:意思是以五斗酒来解酒病,比喻非常荒谬。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出自《晋书·刘伶传》。 
以酒解酲: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相关对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处不留零。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
华屋杂茅芦于西子湖边别开胜境,停桡来把盏在刘伶庄畔应集酒仙。
韩愈送穷江淹作赋,刘伶醉酒王粲登楼。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历史评价
南朝宋·刘义庆: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南朝宋·颜延之:刘伶善闭关,怀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王绩: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 
唐·李端: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 
唐·姚合: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
唐·皮日休: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作醉侯。 
唐·白居易: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唐·韦庄:刘伶避世唯沈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北宋·苏轼: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北宋·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北宋·司马光: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 
明·周斌:君不见荷锸仙游刘参军,沉饮高风至今闻。
明·于谦《醉时歌》:刘伶好酒世称贤,李白骑鲸飞上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后世纪念
墓址
关于刘伶墓所在地的争议很大,有为数不少的城市都在争夺刘伶墓,并且都是有理有据,主要有山东枣庄市中区刘伶墓,江苏淮安淮安区刘伶墓,河北保定徐水刘伶墓,山东泰安宁阳刘伶墓,河南新乡刘伶墓以及安徽阜阳颍东区刘伶墓。
另外一说刘伶墓在安徽利辛县张村镇刘土楼村,民国乙丑《涡阳县志》:“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今张村镇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集侧有一荒冢,当地居民皆指称为刘伶墓。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竹林七贤”之一。沛国,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东汉改为国,东晋复为郡。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县地。刘土楼位于西淝河东、北各11公里,当在沛国境内,未闻有刘伶墓。
刘伶醉
刘伶醉,系河北省特曲名酒。刘伶曾到河北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饮后倍加赞赏。据《徐水县碑志》载,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刘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后人还为他建立了“酒德亭”。刘伶醉先后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 ”和“中国驰名商标”等。
刘伶醉工业文化旅游景区
刘伶醉工业文化旅游景区(4A景区)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占地面积约1800亩,有刘伶醉主题公园、刘伶醉古烧锅遗址、地下酒长廊、白酒博物馆、酒海窖藏、索具展厅、刘伶传奇古玩城等特色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1727—1789)江苏山阳人,字宝诚,号吾山。乾隆进士。寻擢通政司参议,官至刑部右侍郎。治狱以明察平允见称于时。有《茶余客话》及《七录斋集》等。
  • (1506—1573)明松江华亭人,字元朗,号柘湖居士。与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喻为二陆。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而困于场屋,以岁贡入国子监,当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谈兵,以经世自负。在南都日与名人韵士相追随。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过从,丝竹竞奋,人谓江左风流复见今日。后三年而去。后侨寓苏州,七十岁始归松江。有《四友斋丛说》、《何氏语林》、《何翰林集》。
  • 钱嶫,明代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君望,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由此进入仕途。
  •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大鸿。诸生。工诗文,性豪隽,有古侠风。辑有《东林始末》。
  •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择璘,北宋时江南剡中宝积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大约公元1037年前后在世。长于诗,诗风沉雄雅健,很有情致,惜多失传。所存作品散见于《宋高僧诗选》、《剡录》等著作中。
  • 伯颜子中(?~1379),江西人,祖籍西域,元末明初文士。
  • 史介翁,字吉父,号梅屋。生平事迹不详。存词仅《菩萨蛮》一首。
  • 王台卿,中国南北朝时期梁国诗人,代表作《南浦别佳人》、《陌上桑》等。
  • 震亨(1585年—1645年,享年约60岁),字启美,汉族作家、画家、园林设计师,出生于明帝国长洲县(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文徵明曾孙,文彭孙,文震孟之弟,文元发仲子。天启五年(1625年)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明亡,绝粒死,年六十一,谥节愍。代表作《长物志》。
  •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颜奎(1234—1308),南宋末遗民词人。字子瑜,号吟竹,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端平元年(1234)生,至大元年(1308)卒。《全宋词》存其词8首。
  •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生于燕山(今北京)。元代平民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朱世杰“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朱世杰是一位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九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学家。
  • 表民字逢吉,号玉溪,师子,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有玉溪吟稿。
  • (?—1138)宋泉州晋江人,字少明。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给事中,帅福州。建州土人迫州城,常谕以祸福,遂遁去。钦宗靖康中,州卒骄横,欢噪牙门,常迹得其尤黠者,因事置诸法,士始识纪律。后奉祠归,晚年益薄荣利。有文集。
  • [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字邦直,魏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徽宗崇宁元年,年七十一岁。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稍能为文,因佛寺火,作浮图火解,兄警奇之。韩琦闻其名,妻以侄女。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应材识兼茂科,欧阳修壮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试阁策入等,授书郎签书。神宗召为两朝史编修官,起居注,进知制诰。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专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计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卒。清臣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清臣所为文,简重宏放,自成一家。
  • 清江苏无锡人,字绮霞,一字岩如,号绮斋,又号蓉湖女士。吴音妻。侨居杭州。博学工诗,尤工写生。有《含烟阁集》。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刘义恭(413年-465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袁美人。
  • 南朝梁济阳人。初为齐太学生。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洪以善辞藻从游。曾与丘令楷击钵立韵,响绝诗成,皆可观览。后为建阳令,坐事死。
  • 单州成武人,字子约,自号朴?翁。高宗绍兴中为江西漕使。孝宗隆兴初以太中大夫致仕,居越之陶朱乡。有《陶朱新录》。
  • 抚州崇仁人,字虎臣。高宗绍兴中以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阿附秦桧,为士流嗤鄙。后知严州,致仕卒。博学,精于考證。有《能改斋漫录》、《环溪文集》。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