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宋荦
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宋荦出生于河南商丘,为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之子。10岁能骑烈马,13岁始学声律、书法,笃学好交游,淹通掌故,有诗名。
  顺治四年(1647),年仅14岁的宋荦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以勇猛见嘉。
  顺治五年(1648),15岁的宋荦通过考试,被授予通判一职。其父以弱龄不谙政事,令其在乡里读书,追随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等讲习诗文,组成“后雪苑六子”,成为“雪苑社”后起之秀。
  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去。
  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授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授予直隶通永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釐,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二十七年(1688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徵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裁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馀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荦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汹々。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柟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上命岁终巡抚视察布政司库,荦疏请粮驿道库,布政使察覈;府库,道员察覈。汉军文武官吏受代,家属例当还旗,经过州县,点验取结。荦曰:“是以罪人待之也。”疏请自赃私斥革并侵挪帑项解部比追外,止给到京定限咨文,俾示区别。皆下部议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累擢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风,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凤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荦再疏上陈,上特允之。赈荒抚饥,深得人心,康熙誉其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年-1705年)间,正值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驻跸苏州,由江苏巡抚宋荦负责接待。康熙皇帝嘉赞宋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御书:‘仁惠诚民’四字,又‘怀抱清朗’四字以赐,又御书诗扇,又临米芾书,董其昌书天马赋,渊鉴斋法帖及耕织图以赐”。
  康熙皇帝以宋荦年过七十岁,书“福”、“寿”字以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月十七日,四鼓,气脱偃卧,不能赴宴,廷医大用补剂方保残喘,即登舟淮扬一带力疾督赈。适抵扬州病势缠绵,头晕气喘,日渐衰弱,医生皆云年老病剧,非静养不能奏效,倘再一触发,便难医治。但宋荦却以“江苏事务殷繁,非司卧理”。不难看出,宋荦为国为民已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授其官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宋荦以老乞罢官,濒行,赐以诗。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同年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皇帝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个人成就
  收藏
  宋荦“性嗜古,精鉴赏”,有《西陂藏书目》一卷,计数万册之多。有人评价其“所收藏唐宋名迹,宋元秘帙,冠于河右”,有“江南第一收藏大家”之称。近代人周绍良撰《清代名墨丛谈》载《宋荦墨品》三卷,认为宋荦“鉴赏之精,收藏之富,不惟冠绝一时,后来者也难伦比。”
  元代的赵孟瞓、鲜于枢(三帖合页)论书帖,南宋著名的马麟《层叠冰绡图》、林椿《果熟来禽图》册、佚名《枯荷图》册以及元代的张宋中《桃花幽鸟图》、明代的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等,均经宋荦收藏。
  宋荦因与收藏家袁枢(袁可立之子)是同乡,故得藏名品,以此名重天下。
  宋荦曾在北京慈仁寺所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顺治十二年(1655年),宋荦远游江南、安徽、金陵等地、收罗大批秘籍、名帖。常熟毛晋“汲古阁”藏书散佚后,大半为宋荦所得。如《徂徕文集》、《阳陵先生诗》、《玉澜集》、《乖崖先生文集》均为宋版;另加《白虎通》、《松雪斋集》、《刘豫事迹》、《安禄山事迹》等书,均为藏书中精品。
  宋荦曾在商丘古城老宅内建“御书楼”,专门收藏康熙皇帝给他题写的墨宝。其它藏书楼有“青纶馆”、“鱼麦堂”、“和松庵”、“西陂”等,藏书多钤有各藏书楼印记。
  鉴宝专家
  康乾年间,古董商举物以宋荦鉴定为荣耀。宋荦自云:“余尝云黑夜以书画至,摩挲而嗅之,可辨真赝。”
  关于宋荦的鉴赏水平之精,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谭》中曾引《筠廊随笔·宋漫堂(荦)鉴赏》一则:“合肥许太史孙筌家藏画鹑一轴,陈章侯(洪绶)题曰‘此北宋人笔’。人不知出谁氏之手,公(宋荦)览之,定为崔白画。座间有窃笑者,以为姑妄言之耳。少顷持画向日中曝之,于背面一角映出图章,文曰子西。子西即(崔)白号,众始叹服。
  黄州司理王俟斋不信,在客厅悬一画以试宋荦。宋荦坐在门外车上便断定是林良所作,王俟斋终于心服口服。可见宋荦鉴赏之精。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轶事典故
  题名“香雪海”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冒雨来到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赏梅,放眼望去,但见白梅似雪,绵延数里,暗香浮动。遂写《雨中元墓探梅》一诗,诗曰:“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后来宋荦还题写了“香雪海”三字,镌于崖壁,从此“香雪海”名扬天下。至今“香雪海 商丘宋荦题”几个大字保存完好,成为一处胜景。
  康熙赐物
  宋荦的清廉和他的超人才干,深得康熙帝的恩宠。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御批中写道:“……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笔书扇二柄,赐李熙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月,康熙帝赐给宋荦“鹿肉二方,鹿筋二条,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干十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七月,康熙帝赐给宋荦“御书诗扇一柄”。同年九月,康熙帝赐宋荦“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十件,鹿干十束”。同年十月,宋荦因操劳过度,气脱旧病复发。康熙帝闻讯,特“颁赐珍药”,并御书“福”、“寿”二字赐宋荦。同年十一月,宋荦患气脱病,康熙派御医黄运为之医治,并赐圣药和高丽参,直到十二月病愈,御医一直跟随宋荦身边。康熙帝三次南巡皆有宋荦迎送。因此,宋荦在奏折中声称:“三次圣驾南巡,屡荷天语垂问,荦宠至极,不知其年衰力惫。”
  康熙赐字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了康熙帝南巡时赐书宋荦的情形:上己卯南巡视河,赐江苏巡抚臣宋荦“仁惠诚民”四大字,又赐“怀抱清朗”四字。癸未,以河工底绩,再南巡渡江,驻跸江天寺。荦时扈从,奏云:“臣家有别业在西陂,乞御书‘西陂’二大字赐臣,不令宋臣范成大石湖独有千古玉音。”上云:“此二字颇不易书。”荦再奏云:“二字臣求善书者多不能工,刑部尚书王士祯少与臣为同学,尝云二字倘得御书,乃为不朽盛事。”上笑而书之,即以颁赐,顷之驾回行宫,又命侍卫取入,重书赐焉,再赐“清德堂”大字。
  “碧螺春”得名
  康熙与宋荦,君臣相处岁月既久,关系自然亲近。某次康熙南巡,正值宋荦任江苏巡抚,特向康熙进奉一种当地俗名“吓煞人香”的名茶,色香味俱佳,康熙恶其名粗俗,乃赐名“碧螺春”,一直沿用下来,成为一种名茶。这一故事流传甚广,清人说部亦多有记载,而以王应奎所撰《柳南随笔》为详。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1138)宋泉州晋江人,字少明。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给事中,帅福州。建州土人迫州城,常谕以祸福,遂遁去。钦宗靖康中,州卒骄横,欢噪牙门,常迹得其尤黠者,因事置诸法,士始识纪律。后奉祠归,晚年益薄荣利。有文集。
  • [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字邦直,魏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徽宗崇宁元年,年七十一岁。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稍能为文,因佛寺火,作浮图火解,兄警奇之。韩琦闻其名,妻以侄女。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应材识兼茂科,欧阳修壮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试阁策入等,授书郎签书。神宗召为两朝史编修官,起居注,进知制诰。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专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计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卒。清臣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清臣所为文,简重宏放,自成一家。
  • 清江苏无锡人,字绮霞,一字岩如,号绮斋,又号蓉湖女士。吴音妻。侨居杭州。博学工诗,尤工写生。有《含烟阁集》。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刘义恭(413年-465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袁美人。
  • 南朝梁济阳人。初为齐太学生。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洪以善辞藻从游。曾与丘令楷击钵立韵,响绝诗成,皆可观览。后为建阳令,坐事死。
  • 单州成武人,字子约,自号朴?翁。高宗绍兴中为江西漕使。孝宗隆兴初以太中大夫致仕,居越之陶朱乡。有《陶朱新录》。
  • 抚州崇仁人,字虎臣。高宗绍兴中以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阿附秦桧,为士流嗤鄙。后知严州,致仕卒。博学,精于考證。有《能改斋漫录》、《环溪文集》。
  • 叶盛(1420 ~1474 ),字与中,吴郡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朝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卒谥文庄。
  •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 桑悦(1447—1513)明代学者。字民怿,号思亥,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成化元年举人,会试得副榜。除泰和训导,迁柳州通判,丁忧,遂不再出。为人怪妄,好为大言,以孟子自况,谓文章举天下惟悦,次则祝允明。工于辞赋,所著《南都赋》、《北都赋》颇为有名。
  • (1657—1725)直隶任丘人,字霁公,号雪崖。康熙十四年举人。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分修《明史》,官至福建建宁府知府,政尚清简,时将兴大狱,垲力弭之。工诗,以自然为宗,奇而不肆。有《丛碧山房文集》、《杂著》、《翰苑稿》等。
  • 石室清珙禅师,俗姓温,字石屋,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 ),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元代高僧,临济宗第十九世禅师。江苏常熟人。
  •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 生平不详。诗僧。有诗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
  • 王敬之,字宽甫,一字仲恪,高邮人。贡生。有《小言集》。
  • (1601—1676)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初名继佑,字伊璜,一字敬修,号舆斋,晚号钓叟,或称钓史。游粤时或隐名为左尹,别号非人氏,学者称东山先生。明崇祯六年举人。南明鲁王授以兵部职方主事,后回里讲学。以曾名列参校南浔庄氏所修《明史》,被捕。相传得昔年曾予资助之将军吴六奇奏辨,得免。有《罪惟录》、《国寿录》、《东山国语》等。
  • 徐石麒,明末清初江南江都人,字又陵,号坦庵,湖北人,流寓扬州。作为明末清初重要杂剧作家,其作品以大胆突破传统叙事著称,代表作品《浮西施》颠覆性地将西施结局改写为沉江而亡。明亡后拒绝科举仕途,专注词曲创作,每成作品必由其女徐延香校订声律。现存杂剧《大转轮》《拈花笑》《浮西施》《买花钱》及词曲合集《坦庵词曲六种》,作品多具批判现实特征。
  •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王谠(?—?),字正甫,北宋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官宦世家,为武宁军节度使王全斌五代孙,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王凯之孙,凤翔府都监王彭之子,宰相吕大防之婿。官至少府监丞,著有笔记体唐代文史集《唐语林》八卷。
  • (1335—1418)苏州府长洲人,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 (1612—1678)明末清初山东济阳人,字稷若,号蒿庵。张行素子。明季诸生。入清不仕。逊志好学,笃守程朱。所居败屋不修,种蔬果养母,题室名为“蒿庵”,教授乡里终其身,卒于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治《仪礼》最精,有《仪礼郑注句读》,为顾炎武所赞赏。另有《周易说略》、《春秋传义》、《夏小正传注》、《蒿庵集》、《蒿庵闲话》等。
  •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段玉裁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同时也精于校勘,于诸家小学的是非都能鉴别选择,是徽派朴学大师中杰出的学者。个人著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
  •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