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回 金鳌岛兴兵图远略 暹罗城危困乞和亲
再说那暹罗国王,姓马名赛真,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他承国统已历三世了,为人宽仁柔懦。国政有两个大臣掌管,一个丞相名唤共涛,奸邪狡猾,专权罔上;一个将军名唤吞-,却也刚直,膂力过人,使两条铁鞭,职掌兵权。连年丰稔,物阜民康。管辖下二十四岛,各有岛长自理其事。进纳钱粮,四时进奉,如唐朝藩镇一般羁摩而已。那二十四岛:
金鳌、铁板、长滩、天堂、西岙、潢刺、
峻冈、白石、井沙、铜山、铜坑、长甸、
前丰、后丰、青霓、罗江、古渡、钓鱼、
文港、银湾、南津、竹岭、甜水、大树。
那各岛大小不一,其中金鳌、白石、钓鱼、青霓四岛最强。分为东西南北,统率小岛,如方怕连帅之意。凡暹罗有外邦侵犯,四岛会兵,俱来救护。而金鳌尤为雄盛,乃一国之藩蔽。当日闻得金鳌被宋兵打破,杀了沙龙,马赛真大惊,会集文武商议。共涛道:“金鳌是本国之门户,今被宋兵打破,险要已失,国势将危。宋兵远来,不知地利;乘他根基未固,起倾国之兵,传檄各岛驱剿了他,方得安稳。若迟延不发,必然得陇望蜀,就难为计了。”马赛真道:“丞相言之有理。”一面差官到各岛,速令会兵,并力恢复金鳌;一面命吞-为大将,领三千精兵,同共涛连夜进发,火速进征。共涛,吞-上了战船,旌旗闪闪,戈甲森森,杀奔金鳌岛来。
李俊已作准备,童威、童猛守住隘口。共涛、吞-船到沙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至第二日,李俊、乐和、费保一同来到隘口。乐和尼共涛、吞-有骄矜之色,兵无纪律,附耳与李俊说道:“如此用计。”李俊就领兵上战船,共涛,吞-也把船摆开,说道:“你宋朝好不知足!中华许多国土,久享繁华,怎要到海外占我疆土?好好收兵,放你回去;若不知机,教你尽葬鱼腹!”李俊喝道:“蠢尔小丑,不沾王化!天兵到此,要取你暹罗国,何况区区小岛!你快回去唤马赛真亲来纳款,年年进贡,方才饶你!”共涛大怒,催兵冲杀过来,吞-舞起双鞭劈头打来。李俊、费保挺枪接住,厮拚了一会,李俊佯输,唤水手开柁,皆四散开外洋去了。共涛、吞-赶了一回,共涛道:“我料宋兵有甚伎俩!抵敌不住,四散走了。竟进去攻城,就复金鳌岛!”将兵船收进了隘口,那条水路又换又曲,只好鱼贯衔尾而进。到得城边,旌旗密布,插满刀枪,倪云、高青、花逢春在敌楼上。共涛道:“你那宋兵俱逃走去了,还不开门让我进来!”倪云道:“教你顷刻死在眼前!”
共涛令蛮兵爬城,通是光荡荡石壁,哪里扒得上?火箭石炮雨点打下,伤了好些蛮兵。共涛焦躁,无可奈何,只得下船。二更时分,忽听得炮声震天,李俊、费保、童威、童猛外边杀进,倪云、高青、花逢春城里杀出,内外夹攻,共涛、吞-进退无计,拚命冲出。花逢春射枝火箭在风篷上,各只船上尽烧起来。烟焰冲天,杀声震地,蛮兵上岸的尽被砍杀,下水的又皆淹死。吞-舞着双鞭,护了共涛,杀出隘口,止剩得三五个船,蛮兵不上百馀,都是焦头烂额。李俊等赶上,团团围住,吞-大叫道:“丞相,待我杀条血路,你自回去!”真个共涛死命挣出,吞-被费保一枪搠在海中,穿着铁甲沉到底了,共涛刚剩一个船回去。李俊收兵,又得了二三十个船,蛮兵降者甚多,各皆大喜,犒赏三军。费保道:“共涛大败而去,再不敢来了。我等再把别岛破他几个,做成犒角之势。”李俊道:“闻得马赛真柔懦,共涛专权恣肆,君臣不睦。吞-勇猛阵亡,国中单弱。不若统兵取了暹罗,那二十四岛自然降伏。我等海外称尊,同享富贵,岂不是一劳永逸?”休息了两日,只留狄成屯清水澳,高青守金鳌岛,尽数统兵到暹罗城下扎住。
那共涛奔回,说吞-已死,全军覆没。马赛真大惊道:“吞-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手足无措。共涛点兵守城,不敢出战。原来暹罗城倒不比金鳌岛有隘口可守,石城坚固,海岸沿城有三里陆路,并无险阻,全恃金鳌岛为外援。凡有寇兵临城,金鳌会合各岛围合拢来,往往失利,故不敢侵犯。今金鳌已失,各岛岛长闻得沙龙、吞-是两员勇将俱杀死了,人人胆寒;又平日共涛专权无忌,欺凌诸岛,不肯救应。李俊等兵临城下,队伍严明,戈矛如雪,紧紧围定,高叫投降。马赛真见各岛不到,吞-被杀,无人敢领兵出战,共涛也束手无策,马赛真忧愁不已。回到宫中,与国母说道:“祖宗基业已是难保。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不若开门纳款,庶可保全性命。”流泪不已。
那国母姓萧,原是东京人,父亲为参知政事。恶了章-丞相,被他陷害安置儋州,还要伤他性命,因此逃到暹罗,把女儿配与马赛真为妻,数年前寿终了。萧妃为人淑顺,极是贤能。生下一双男女,公主小名玉芝,生长一十六岁,一貌如花,聪慧幽闲,善通文墨,又好武事,时常走马舞刀顽耍,国主爱惜犹如珍宝。要选中华士人做驸马,一时哪里得来,尚未婚配。世子幼小,只得六岁。当下见国主流泪要开门投降,玉芝公主便道:“宋朝是何等兵将,无人敌得?待孩儿与母亲同上城一看,或可用计退他。”国主即命内监、宫娥侍卫,乘了香车上城。玉芝公主凭城一望,见旗帜鲜明,兵强马壮,李俊、费保、乐和等全身披挂,手执兵器,指挥土卒攻打,如天神一般,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又见一个将官,年纪约有十六七岁,轻弓短箭,银甲锦袍,面如傅粉,唇若涂朱,手执方天画戟,骑一匹金鞍紫骝马,真是风流儒将,年少英雄。见一群天鹅飞来,那少年将官挂了画戟,弯着弓,取枝响箭射去,一声响,穿入云里,毛羽纷纷,落一只天鹅下来,三军喝采。
萧妃与玉芝公主见了,说道:“果是中华人物俊丽,兵强将勇,如何敌得他过?若是投降,把锦绣江山付与别人,也不甘心。我有一计,不动兵戈,自然保全。”国主问道:“中宫有何良策?试且说来。”萧妃道:“我这玉芝孩儿,一向要选配中国士人,因在海外,一时难得。今看这个少年将官,仪容俊雅,武艺超群,着人打话,若未完姻,就招为驸马。一则保全疆土,二则完了孩儿终身大事,岂不两便?”国主大喜道:“此计大妙,只不知女孩儿心下何如?”萧妃与玉芝讲这篇话,玉芝一见花逢春,好生企慕,只是不便启口。见母亲说着,满面娇羞,俯首不答。萧妃又再三苦谕道:“要救国难,孩儿也说不得了,只是不好强逼你。”玉芝方才低低说一句道:“且凭父王娘娘做主。”
国主欢喜,急命内待传说道:“宋朝将官暂且退兵,请一位将军进城,国主有话亲自面议。”众人皆道:“此是缓兵之计,不可听信。”乐和道:“兵临城下,不敢出战,外无救兵,此是计穷力竭了。待我挺身进去,看他有何说话!班定远说得好,不入虎袕,焉得虎子,随机应变,说他归顺,免动刀兵,岂非美事?”李俊命军士答道:“堂堂天朝,有征无战。既要面议归降,不妨暂退。任有缓兵之计,也不惧怕。这回到来,寸草不留了。”李俊把令旗一挥,兵将都退下船。
乐和选十个彪形大汉,各带弓刀,自己轻裘缓带,骑着白马,到城门边,果然大开,昂然而入。共涛来迎接,乐和见六街三市,人物喧闹,与中华无异。进了东华门,宫殿壮丽,槐柳成行。将到前殿,国主马赛真降阶而接。讲过礼,分宾主而坐,文武各官,侍立两旁。国主生得面自身长,五绺须髯,衣冠伟丽。茶罢,开谈道:“小邦僻处海外,自守封疆,并不得罪天朝,不知何故劳师远涉,下临敝境?”乐和欠身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宋中外一统,列圣相传,历世已久。今天子圣仁英武,荒裔要服,无不重译来朝。贵国并不朝贡,有失以小事大之体,故遣征东大元帅率领雄兵十万、战将百员特来问罪。金鳌岛沙龙贪滢好杀,天兵一到,骈首就戮。贵国犹不悔过,辄敢复来抗战。吞-说是贵国大将,交兵已作波臣。今天兵既临城下,能战则出师对垒,以决胜负。如其不能,则当衔璧舆榇,面缚军门。何得首鼠两端,束手待毙?大元帅仁义之师,不忍无辜受戮,不施火炮云梯诸般攻具,以示怀来之意也。今蒙见召,必有所论。若入情合理,自当拱听。”马赛真道:“往年差使臣进贡,被蔡太师遏奏,不得瞻觐龙颜,又无赏犒,反勒贿赂,流落不归,因此缺贡。寡人素性仁慈,不忍害民。师到城下,用兵厮杀,惟恐两伤。若便纳土,但本系汉朝伏波将军新息侯之后,立国暹罗己历三世,不忍祖宗疆土一旦沦亡,尚尔踌蹰不决。寡人元妃是东京萧参政之女,因被章-丞相倾陷,安置儋州,故聘为妃。生下一女,小字玉芝,年已及笄。仪容不劣,颇知德教,要招中华士人为婿,一时难遇。适在城上见马上少年将军,轩昂英俊,气度不凡,不知上姓,可曾宪姻否?情愿招为驸马,两家息兵罢战,永作藩臣,重来进贡。汉、唐原有和亲之例,不识可俯从否?”乐和道:“那小将军姓花名逢春,是世代将门之子。六韬三略无不精通,十八般武艺尽皆精练,更擅百步穿杨之箭。方才在城下,射落天边飞过的天鹅,已见一斑。况美如冠玉,性地聪明,发愿封侯拜将之后方议姻事。多有豪门巨室来聘为婿,一概坚辞,尚未婚配。贵国既要和亲,亦无不可,但末将不敢专主。乞差一位使臣,同去禀知大元帅,可以行得,即来回复。”国主忙排筵宴款待。更送珍奇之物,求他玉成美事。跟随的俱有犒劳,乐和一些不受。便遣共涛为使,出城到中军帐。
共涛暂候,乐和先与李俊说知和亲备细,李俊与众人商议道:“暹罗国虽然单弱,可以取得;我们基业初定,也还势寡,倘各岛不服,要来争竞,惹起干戈,不得安靖。若和了亲,且守金鳌,养成羽翼,再看机会。但不知花公子意下何如?”花逢春道:“小侄蒙众位伯叔虎威,得脱患难,自当听从。但本中华世胄,恐蛮女陋劣,误了终身大事怎处?”乐和道:“玉芝公主有倾国倾城之貌,更兼知书识礼,爱习武事,温柔聪惠,是东京萧妃所生,不是蛮种。父母爱惜犹如珍宝,要招中华士人为婿。在城上见你才貌,十分倾慕,故此求和。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花逢春道:“叔叔主张,不敢有违。但婚姻大事,要禀过母亲,方可行得。”乐和道:“这个自然,料令堂也是喜允的。先与使臣相见,然后与令堂说知,纳聘成亲。”
当下大设威仪,摆列兵队。李俊出来与共涛相见送座。李俊道:“乐将车备述国主之意,要和亲息战,这是美事。虽奉天子明诏来讨不廷,只要畏威怀德,不是贪取土地,致害生灵。若然定议,待退兵到金鳌岛,赍了聘礼,就烦足下与乐将军为媒,择吉成亲。只是外邦多诈,哄我退军,更有翻覆,那时进兵,玉石俱焚了。”共涛道:“天兵到此,本不该抗拒。吞-恃勇轻进,自取灭亡。昨日国母与公主亲见小将军才貌双全,故此真心实意招为驸马。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李俊亦设宴款待共涛,遣他先去回复国主。即日回兵到金鳌岛,请花恭人出来,细述国主求和,愿招驸马,玉芝公主德容俱备,也不辱没了令郎。花恭人欢喜不尽道:“承各位扶助,小儿得成姻事,知寨在九泉也是感激的。不料姻缘定数,远在海外。”李俊、乐和即择吉日,置备金珠彩缎、异巧奇珍礼物为聘,差倪云、高青领五百兵护卫,乐和为大煤,置酒送行。花逢春拜别李俊众人及母亲、姑娘,鼓乐喧天,旌旗飘扬,海口下船。迎着顺风,不消一日,到了暹罗国城下。先放三个号炮,停泊了船。
那国主知道驸马已到,差丞相共涛到海边迎接。与乐和、花逢春相见过,请到皇华馆驿,饮过接风酒、倪云、高青全身披挂,五百军士盔甲鲜明,簇拥上马,沿路悬球结彩。到城门边,有四员内相,四名宫娥,捧着酒盒,撩衣跪进。那些蛮民从不见中国礼仪这般富盛,又是驸马生得风流标致,身上结束非凡,乌纱帽插两朵花,罩着粉扑的面庞。不论男女,沿街塞巷的观看,都啧啧羡赏。一到宫门,国主率文武宫员恭身迎进,送到东宫更衣。少顷吉时,到金銮殿上行礼,国主、国母俱穿大红吉服,排着香案,笙萧细乐,响彻云霄。花驸马从容朝拜,一般有序班鸣赞喝礼。少顷,宫娥拥出玉芝公主,交拜天地,花烛合卺。真是王家富贵,与民间不同。但见:
黄金殿上,高控珠帘;白玉阶前,平铺锦褥。非烟非雾,狻猊口内喷奇香;如日如云,獬豸身边排锦仗。隐隐声闻天上,乐奏霓裳;叮叮响出花间,衣鸣佩玉。垂旒秉笏,蛮君亦习华风;绕翠围珠,母后原依京式。蹒跚内相撩衣,绰约宫娥窄袖。辉煌宝炬,红云捧侍神仙;灿烂银屏,瑞霭映来鸾凤。正是日色才临仙掌动,天颜有喜近臣知。
驸马、公主结亲已毕,送入宫中,更了便服。花逢春偷眼觑那公主,真有天姿国色,竟是中华妆束,喜不自胜。公主在城上远瞟,已生企慕,今对面亲切,更觉精采。因害娇羞,不敢注视,心中暗喜。当夜翡翠衾中,鸳鸯枕上,你贪我爱,说不尽山盟海誓,如鱼似水。次早到殿前拜谢。国主敕有司把东宫改作驸马府,拨内相宫娥侍奉,供给极其隆盛,自不必说。
却说乐和要回金鳌岛,对花驸马道:“国主宽仁,你在此间须谦和谨恪,不可放纵。唯恐共涛奸滑,致生事端。留两员裨将,统三百兵护身,预防不测。”花驸马点头会意道:“不须叔叔致嘱,自然谨慎。回去拜上李伯伯并家母,不必挂念。”乐和等回去不题。
花驸马在府中与公主琴瑟和鸣,互相敬爱。公主更兼贤达,精通文墨,随着母后一口京话,并无半句蛮音。闲时与驸马吟诗作赋,弹琴下棋,或到花间打弹,或到柳陰走马,暮乐朝欢,如胶如漆。国主、国母不时到府中宴饮欢乐,驸马尽半子之礼,问安视膳,不敢怠惰,国主大悦。有时将军国重务与他商议,驸马条对详明,剖判停妥。国主道:“驸马这般才貌,不唯小女终身有托,孤家亦得辅弼贤良了。”驸马谦谢。一日,公主问道:“婆婆在金鳌岛与李元帅是甚亲戚?可安乐否?”驸马道:“元帅是先父同盟契友,又同做朝廷大官,最有义气,待我母子如骨肉一般。还有一位姑娘,也是孀居。去年患难之中,全亏那乐将军救援,所以得有今日。”公主道:“虽是他二人义重深思,终是外人。我和你人子之心,也当各尽。况远隔海面,温情之礼有缺。待我禀过父王,差官接到这里,朝夕侍奉,以尽孝心。”公主就去禀知国王,差官迎来。驸马又修书一封送去。公主分付内侍,打扫花楼一座,待婆婆安居不题。
那差官奉国主之命、驸马书札,到金鳌岛,说知来意一呈上书信。李俊拆开看了,与乐和商议道:“花公子要接母亲、姑娘到府中奉养,你道如何?”乐和道:“他母子天性之恩不可违隔,公主贤慧,正该如此。况二位嫂嫂俱是孀帏,虽我辈弟兄是顶天立地好男子,终有瓜履之嫌,自宜送去,两全其美。”李俊就与花恭人说知,花恭人心中甚喜,说道:“承列位伯叔这般美意,成就我母子安享富贵,万分难报。”即去收抬,思量起身。乐和对李俊道:“乘这机会送花恭人去,还有一条妙计。”有分教:虎豹在山惊犬彘,蛟龙镇海统鱼虾。不知乐和说出甚么计策来,且听下回分解。
暹罗国求和亲,真是创见之事。其中叙马赛真之仁柔,吞-之有勇无谋,共涛之奸险而难展一筹,萧妃之见机,公主之婉媚而贤达,赔了夫人又折兵,写得淋漓细润如许——
- 第01回 阮统制感旧梁山泊 张别驾激变石碣村
- 第02回 毛孔目橫吞海货 顾大嫂直斩豪家
- 第03回 病尉迟闲住受馀殃 栾廷玉失机同入伙
- 第04回 鬼脸儿寄书罹重祸 赵玉娥错配遇多情
- 第05回 老管营少妾杀命 补天雕旧仆株连
- 第06回 饮马川群英兴旧业 虎峪寨斗法辱黄冠
- 第07回 李良嗣条陈因赐姓 铁叫子避难暂更名
- 第08回 燕子矶玉貌惹奇殃 宝带桥金兰逢故友
- 第09回 混江龙赏雪受祥符 巴山蛇截湖征重税
- 第10回 墨吏贪赃赔钱纵狱 豪绅聚敛加利偿民
- 第11回 驾长风群雄开霸业 射鲸鱼一箭显家传
- 第12回 金鳌岛兴兵图远略 暹罗城危困乞和亲
- 第13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换良方相府药佳人
- 第14回 安太医遭谗先避迹 闻参谋高隐款名贤
- 第15回 大征战耶律淳奔溃 小割裂左企弓献诗
- 第16回 浔阳江闷和酒楼诗 柳塘湾快除雪舟恨
- 第17回 穆春血溅双峰庙 扈成计败三路兵
- 第18回 镇三山遭冤入登云 焦面鬼谋妻落枯井
- 第19回 启兵端轻纳平州城 逞神力夺转唐猊甲
- 第20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围 美髯公良朋解险厄
- 第21回 扑天雕火烧万庆寺 小旋风冤困沧州牢
- 第22回 破沧州豪杰重逢 困汴京奷雄远窜
- 第23回 跨青骡英雄寻退步 演六甲儿戏陷神京
- 第24回 换青衣二帝惨蒙尘 献黄柑孤臣完大义
- 第25回 野狐铺正言折王进 大名府巧计救关胜
- 第26回 小相逢古殿话新悉 大征战松坡获全胜
- 第27回 渡黄河叛臣因授首 进鸩酒狭路巧相逢
- 第28回 横冲营良马识故主 靖忠庙养卒奉英灵
- 第29回 还道村法斩郭道士 紫髯伯术护美髯公
- 第30回 阴阳设计铁扇离殃 南北两寨金鳌聚义
- 第31回 马国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访道遇番僧
- 第32回 庆生辰龙舟观竞渡 篡宝位绮席进霞丹
- 第33回 萨头陀役鬼烧海船 混江龙誓志守孤城
- 第34回 大复仇二凶同授首 权统摄杰士尽归心
- 第35回 日本国借兵生衅 青霓岛煽乱兴师
- 第36回 振国威胜算平三岛 建奇功异物贡遐方
- 第37回 徐神翁诗验金鳌岛 宋高宗驾困牡蛎滩
- 第38回 武行者叙旧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罗
- 第39回 丹霞宫三真修静业 金銮殿四美结良缘
- 第40回 大聚会弟兄同宴乐 好结果君臣共赋诗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618)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 (639)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 (825)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 (926)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 (1012)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 (969)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 (836)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 (1001)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 (706)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 (95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