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刘禹锡 〔唐代〕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
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
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这座高楼是贺监昔日曾经攀登过的,墙壁上他的笔迹仍然犹如龙虎奔腾。
国都的书法崇尚皇象,北朝的文人则看重徐陵。
偶然因为独自得见而惊讶,只遗憾不能与贺监生同时而佩服他。
只担心害怕笔迹被尘埃流转磨损,再三珍重地嘱咐山僧要好好照看。
注释
贺监:唐贺知章尝官秘书监,晩年自号秘书外监,故称。
皇象: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
徐陵: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善于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
伏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贺知章登楼留墨水,说其壁上笔迹有如“龙虎腾”般的雄浑气势;颔联借皇象与徐陵两位书法文学大家,说明古代文人对书法与文学的尊崇与传承;颈联表达了对未能亲眼见证这些墨宝的遗憾;最后流露出对墨宝可能因岁月流逝而磨灭的担忧,希望山僧能代为珍视保护。整首诗既是对古代书法艺术的颂扬,也表现出对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您可能感兴趣...
  • 祭韩吏部文

    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典训为徒,百家抗行。当时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 ...

    983
  •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序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序》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文中先从文章与政治的关系写起,指出柳宗元的文章在当时就很受重视;然后概括介绍柳的生平,点出他的临终所托;末尾引用韩愈和皇甫湜的评价,充分肯定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780
  • 讯甿

      刘子如京师,过徐之右鄙。其道旁午,有增增,扶斑白,挈羁角,赍生器,荷农用,摩肩而西。仆夫 告予曰:斯宋人、梁人、亳人、颍人之逋 ...

    884
  • 踏歌词四首·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56
  • 踏歌词四首·其四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837
  • 插田歌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并创作反映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题乐府诗,史称“新乐府运动”。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是又不入乐,而以新题反映时事,因此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10
  • 池亭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7
  •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般若禅师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之意。...

    3
  • 华山歌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5
  •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