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
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
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
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
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
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
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
良臣魏徵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
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
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
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
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
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
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
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
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注释
1.旄(má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è):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627),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徵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徵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徵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徵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说完痛哭。
7.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8.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剪须”二句: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二句: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
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
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
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
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
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
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
良臣魏徵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
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
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
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
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
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
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
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
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注释
1.旄(má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è):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627),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徵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徵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徵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徵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说完痛哭。
7.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8.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剪须”二句: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二句: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乐府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这首诗是新乐府运动的产物,旨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艰苦创业的故事。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唐太宗为秦王时,军中就有《秦王破阵乐》,主要内容是歌颂太宗(当时为秦王)英勇善战的事迹。至贞观七年,唐太宗亲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正式更名为《七德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七德舞》咏叙了李世民创建唐王朝的经过和他即位后所推行的许多善政。开篇六句诗,简叙了《七德舞》的始作及流传经过,也说了白居易作此诗的动机。“太宗十八举义兵”六句概括了隋末唐初的十七年天翻地复的历史,可以说是李世民创建唐王朝的编年史。
李世民从一个十八岁的英俊少年到三十五岁的青年皇帝,在短短的十七年中完成了定都、建国、平乱、灭敌、即位、大治等空前未有的功业,其成功的秘决何在?因此诗中提出了“功成理定何神速”的问题,作者回答说是“速在推心置人腹”。所以“推心置人腹”五字可以看作是此诗的“诗眼”所在,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认为唐太宗之所以成功,在于对臣下至诚,“唯能却以则忠直者皆进,而险邪无自入矣”(《唐鉴》),诗中接着列举了李世民的一系列的“推心置人腹”的生动事例。
“亡卒遗骸散帛收”十句诗叙述了七件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身上体现了李世民以“至诚之”推入“他人之腹”。这些感人的事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关心人的死活”。李世民对待阵亡将士、黎民百姓、宿臣元勋、宫女死囚的感人肺腑的事绩,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者写到这里笔势一转,做了四句总结:“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李世民之能成帝业,不仅因为英勇善战,能把握形势捕捉战机夺取胜利,更主要的是能以至诚待人,急人所急,解人所忧,所以天下归心。直到他死后一百九十年到了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人们还一直在歌颂他。
诗的最后六句是说李世民重制《七德舞》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是为了教育后代,进一步把李世民的崇高品德突出出来。
李世民从一个十八岁的英俊少年到三十五岁的青年皇帝,在短短的十七年中完成了定都、建国、平乱、灭敌、即位、大治等空前未有的功业,其成功的秘决何在?因此诗中提出了“功成理定何神速”的问题,作者回答说是“速在推心置人腹”。所以“推心置人腹”五字可以看作是此诗的“诗眼”所在,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认为唐太宗之所以成功,在于对臣下至诚,“唯能却以则忠直者皆进,而险邪无自入矣”(《唐鉴》),诗中接着列举了李世民的一系列的“推心置人腹”的生动事例。
“亡卒遗骸散帛收”十句诗叙述了七件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身上体现了李世民以“至诚之”推入“他人之腹”。这些感人的事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关心人的死活”。李世民对待阵亡将士、黎民百姓、宿臣元勋、宫女死囚的感人肺腑的事绩,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者写到这里笔势一转,做了四句总结:“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李世民之能成帝业,不仅因为英勇善战,能把握形势捕捉战机夺取胜利,更主要的是能以至诚待人,急人所急,解人所忧,所以天下归心。直到他死后一百九十年到了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人们还一直在歌颂他。
诗的最后六句是说李世民重制《七德舞》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是为了教育后代,进一步把李世民的崇高品德突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 ...
- 548
-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 740
-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231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272
-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 ...
- 899
-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
- 237
-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 10
-
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 17
-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
- 585
-
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 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