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二石说

归有光 〔明代〕
乐者,仁之声,而生气之发也。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齐闻《韶》,则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考之《尚书》,自尧“克明峻德”,至舜“重华协于帝”,四岳、九官、十二牧,各率其职。至于蛮夷率服,若予上下草木鸟兽,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故曰:“虞宾在位,群后德让。”又曰:“庶尹允谐。”曰:“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又曰:“百兽率舞。”此唐虞太和之景象,在于宇宙之间,而特形于乐耳。
传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吕氏春秋》曰:“尧命夔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击石拊石,夔之所能也。百兽率舞,非夔之所能也。此唐虞之际仁治之极也。
颜子学于孔子,“三月不违仁”,而未至于化。孔子告之以为邦,而曰“乐则《韶》舞”,岂骤语以唐虞之极哉?亦教之礼乐之事,使其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而歌有虞氏之风。淫声乱色,无以奸其间,是所谓非礼勿视、听、言、动,而为仁之用达矣。虽然,由其道而舞百兽,仪凤凰,岂远也哉!冉求欲富国足民,而以礼乐俟君子。孔子所以告颜子,即冉求所以俟君子也。欲富国足民而无俟于礼乐,其敝必至于聚敛。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可谓圣人之徒矣。
自秦以来,长人者无意于教化之事,非一世也。江夏吕侯为青浦令,政成而民颂之。侯名调音,字宗夔,又自号二石。请予为二石之说,予故推本《尚书》《论语》之义,以达侯之志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①被:施加。
②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指子游做武城宰,按照孔子的教导,推行礼乐教化,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秩序井然。
译文:
音乐,是仁的声音(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是人的勃勃生机生成的。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在齐国听到《韶》乐,就学习,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滋味。考据《尚书》,自从尧帝“能够彰显崇高的性德”,到舜帝“光辉与帝尧相合”,四岳、九官、十二牧,各司其职。蛮夷都诚服,替我们管理山林川泽中的草木鸟兽,最大的仁德的恩泽,洋洋洒洒施加到动植物身上。所以说:“虞舜的宾客(指前代的后裔来做舜的宾客)在位置上,众诸侯之君升堂揖让(宾主相见时的一种礼仪)”又说:“大臣们兴高采烈,君王振奋有为,百姓安居乐业”,“扮演飞禽走兽的人跄跄而舞”,“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跳舞。”又说:“音乐和谐之声感动群兽相率起舞(形容天下太平)。”这就是唐尧与虞舜时期的太平景象,存在宇宙之间,不过是表现在音乐上罢了。《传》说:“夔开始制作音乐来赏赐诸侯。”《吕氏春秋》说:“尧命令夔敲击着石质的乐器,使它像上帝玉磬的声音,来使百兽跳舞。”敲击石磬,是夔所能做到的。百兽都跳舞,并不是夔所能做到的。这就是唐尧与虞舜时期仁治的极致啊。
颜回在孔子那学习,“三个月都没有违背仁义的准则”,还没有达到化境。孔子告诉他治理国家的方法,说“音乐就用《韶》《舞》”,孔子难道把唐尧与虞舜时期仁治的极致快快地告诉颜渊吗?也只是教给他礼乐的事情,使他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虞舜时期的《韶》和《舞》。靡曼淫秽的声音,纷繁的颜色,没有办法充塞天地之间。这就是所说的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听、说、做,做仁义的事情的效用就达到了。即使是这样,按照他的方法想要使百兽起舞,使凤凰跳舞,还远着呢。冉求想要使国家富裕百姓富足,用礼乐等待有德行的人。孔子用来告诉颜回的话,也就是冉求用来等待君子的。想要使国家富裕百姓富足却不等待欲富国足民却不等待君子来施行礼乐教化,那么弊端就是一定会急于敛取赋税。子游做武城宰时,能按照孔子的教导,推行礼乐教化,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秩序井然,可以说是圣人一类的人了。
自从秦朝以来,执政者没有心思致力于教育,不只是一朝一代。江夏吕侯做青浦县令,治理很成功,人民称颂。吕侯名调音,字宗夔,又自称为二石。请我写了二石说这篇文章,所以我考究《尚书》《论语》的大义,来达成吕侯的志向。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
您可能感兴趣...
  • 归程小记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狥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 ...

    380
  • 遂初堂记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

    846
  • 见村楼记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堙,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人 ...

    925
  • 书斋铭

      斋,故市廛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始。无何,同志者亦稍稍来集, ...

    1029
  • 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同年好友魏用晦请托所作的应酬文章。作者的朋友魏用晦曾任吴县县令,调离时,吴人作《吴山图》以赠。三年后,魏用晦向作者出示此图,亦请他作一篇记,作者即撰此文。...

    7
  • 祭外姑文

      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 ...

    750
  • 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26
  •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 ...

    248
  •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7
  • 寒花葬志

      寒花是归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来到归家的时候,只有十岁。五年后,魏夫人去世。又过了四年,即公元1537年(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于是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239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