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领受的赠予太重了。早晨下雪,酒和皮衣,正是对症的良药。酒还没下肚,等喝完把酒瓮奉还。羊羔皮的短袖罩衣,不是我这样的贫民常能穿的,寒冬过后打算晒一晒再送回。就像西兴挑夫说的:“风在戴老爷家过夏,却在我家过冬。”一笑。
注释:
张太史:即张元忭。官翰林编修。明人惯以古官名“太史”作为翰林官员的美称。
对症药:喻美酒、裘衣送来得非常及时。
罄(qing):尽、完。
羔羊半臂:指羊羔皮短袖外套。
褐夫:穿粗布衣服的人,古指贫苦者。
西兴:杭州地名。脚子:即挑夫。
前两句是客套语,并无奇处。接下去笔锋一转,行文陡变。作者以幽默的语调说:天虽冷,酒却没喝,不过等喝完以后,酒瓮是要送回的;羊羔皮的坎肩,不是穷人日常穿的衣服,等天暖过后再呈还。这一回答貌似恭敬却内藏傲骨,听起来简直不近情理。究其原因,还得从作者与张太史的关系说起。太史张元忭是徐渭的老同学张天复的儿子。当年徐渭因发狂杀妻被逮下狱后,张氏父子曾竭力援救。所以在万历八年(1580),徐渭六十岁时仍接受了张元忭的邀请,入京为他处理文书。“至任野性,傲睨一世”的徐渭进京后交往甚杂,行为任诞放浪。身为翰林编修的张元忭当然看不顺眼,故常“引以礼法”,要他循规蹈矩。这就必然造成了原本在思想情趣上颇为相投的徐、张二人的激烈冲突。从以上不近情理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写这封信时二人的矛盾已经很深。显然张元忭的馈赠纯属礼节性的,在徐渭看来也就毫无意义。最后作者拿幽默作间接的攻击,引用西兴脚夫内含讥讽的笑语,暗示了自己与富宦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显示了作者傲岸不驯的性格特征。末尾以“一笑”结语,意兴所至,诙谐洒脱。
-
醉人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 1
-
竹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 232
-
酬字堂记
《酬字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交待酬字堂的由来,以对话形式写成,表达了感激与自负之情;后半部写酬字堂,文笔简省,只对环境进行概括的描写。文章立意高古,结构奇崛。...
- 686
-
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568
-
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 989
-
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 3
-
叶子肃诗序
《叶子肃诗序》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明代“前后七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序针对这种复古主张,借序叶子肃之诗,简洁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论点:诗歌本质是表现作者的“性”,诗歌创作必须出自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情实感,而一味的模仿,无论怎样“极逼肖”,也只不过是鸟作人言,毫无价值。全文十分简洁,比喻形象,表情达意鲜明生动。...
- 957
-
祭少保公文
呜呼,痛哉,公之律己也,则当思公之过;而人之免乱也,则当思公之功;今而两不思也,遂以罹于凶。呜呼,痛哉,公之生也,渭既不敢以律己者 ...
- 691
-
豁然堂记
绍兴城隍庙的西面有一座小堂,只有一面凿窗,有多美的景致都难得见。徐渭不满意,又凿窗两面,小堂为之“豁然”。从这件事,徐渭感悟甚深,遂写此文,譬喻后世。...
- 65
-
西施山书舍记
《西施山书舍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平易朴实的笔调,叙说关于西施山的古老传说,描写眼前景色,记述所思所想。淡淡几笔,便描摹出一副赏心悦目、和平宁静的山光水色。文章关于今古变迁的一番议论,透现出他悼古的一缕淡淡哀愁,蕴含着喜爱现实生活的一片真情,而又交织着对于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复杂的人生,矛盾的思绪,在这篇文章......
- 257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