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西施山书舍记

徐渭 〔明代〕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
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伯子名濬,字景哲。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大约是勾践在这里建造了宫室,来调教西施、郑旦,拿她们去献给吴国。又说:“怕这两位女子鄙陋简朴,所以叫她们住在大路附近。”那么在当时,这里本是极繁华的要道了?
过去了数千年,它的历代主人已难以知道了。商伯子花了一些代价拥有了它。山不过数仞高,然而丛生的树木与稀豌的竹子,却也鲜亮可喜。山上有台,台的东边有亭,西边有几间书屋,屋后有座池塘养着荷花,从东向外转过去,截住流水用来养菱并在上面筑了亭子,前面则还跟从前一样,叫脂粉塘,没有什么改变。东、南、西三面的山,高耸青翠难以尽数,全都是名山。环绕着书屋的田地水塘一眼望不到边。所有的田地与水塘,无不用来种稻养鱼植桑。我年轻时曾在这里饮酒作乐。现在伯子让我作文记叙,我虽因病不能前往饮酒,但还能够记起它来,大体就是这样。
唉,土城,不过一座山而已,起初因为是美女歌舞的宫殿,对着极为繁华的大路,而今早已有了变迁。一旦寥落之地成了村落,农夫老人在其中耕种、垂钓、徜徉,有时还在锄草据地时捡到她们遗落的头饰;到了天色昏暗之时,入晚唱着歌归来的牧童又常常惊讶地看见闪动着的鬼火,这些应该都是让人感慨叹愧、可供乡野之人聚集谈论的材料。至于如今以质朴取代了艳丽,以农桑生产取代了歌舞表演,专事农业而风俗淳厚,则有见识的人未始不会忘其可悲而为之一笑。伯子聪明而有文名,通晓事物的更迭变化,如能尝试着在读书的余暇,登上这座山眺望一下,或许看到那些景象而有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的想法,姑且拿来体味体味,或许也能为之一笑吧?
伯子名濬,字景哲。
注释
1.孔道:大路,通道。
2.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
3.野人:乡野之人,农夫。
4.优伎:泛指歌舞表演。
5.谣俗: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您可能感兴趣...
  • 答张太史

    仆领赐至矣。晨雪,酒与裘对症药也。酒无破肚脏,罄当归瓮;羔羊半臂,非褐夫所常服,寒退拟晒以归。西兴脚子云:风在戴老爷家过夏,我家过 ...

    556
  • 醉人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1
  •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232
  • 酬字堂记

    《酬字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交待酬字堂的由来,以对话形式写成,表达了感激与自负之情;后半部写酬字堂,文笔简省,只对环境进行概括的描写。文章立意高古,结构奇崛。...

    686
  • 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568
  • 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989
  • 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3
  • 叶子肃诗序

    《叶子肃诗序》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明代“前后七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序针对这种复古主张,借序叶子肃之诗,简洁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论点:诗歌本质是表现作者的“性”,诗歌创作必须出自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情实感,而一味的模仿,无论怎样“极逼肖”,也只不过是鸟作人言,毫无价值。全文十分简洁,比喻形象,表情达意鲜明生动。...

    957
  • 祭少保公文

    呜呼,痛哉,公之律己也,则当思公之过;而人之免乱也,则当思公之功;今而两不思也,遂以罹于凶。呜呼,痛哉,公之生也,渭既不敢以律己者 ...

    691
  • 豁然堂记

    绍兴城隍庙的西面有一座小堂,只有一面凿窗,有多美的景致都难得见。徐渭不满意,又凿窗两面,小堂为之“豁然”。从这件事,徐渭感悟甚深,遂写此文,譬喻后世。...

    6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