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
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莫非邻莫非竹也。”“莫非邻莫非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且诚如吾子之所云,假而进吾子之居于是邻之东,以次而极于云天焉,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东之,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又假而退吾子之居于云天之西,以次而极于是邻,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西之,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云天乎?而吾子之所为借者,将何居乎?”
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凡逐逐然于其可致,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以自谓能忘者,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
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
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龙山子在住宅的东北建了一座楼,稍稍靠近他邻居的竹子,用以著书乐道,聚集友人在其中宴饮谈笑,自己将它命名为借竹楼。
方蝉子去问他命名之意。龙山子说:“当初我的先人择地居住在这里时,买了邻居的地建造住宅。如今我办不到,就借了邻居的竹子来筑楼。就是这样罢了。”
方蝉子站起身四下看看,指着问道:“如您所借用的,只是邻居的竹子对吗?”回答说:“对。”“这样的话,那么这邻居的竹子之外是什么呢?”回答说:“其他邻居的竹子。”“其他邻居的竹子之外又是什么呢?”回答说:“无不是邻居无不是竹子。无不是邻居无不是竹子之外又是什么呢?”回答说:“是远远地开始于南而绵延于东的会稽山。”“山的外面又是什么呢?”回答说:“是云天所覆盖的一切。”方蝉子沉默了很久。龙山子一再地请他谈谈看法。方蝉子说:“您看到这家邻居的竹子而高兴,想占有它却又不能得到,所以才要借是不是?”回答说:“是的。”
“这样的话,那么看到其他邻居的竹子而高兴也是借,看到无不是邻居无不是竹子而高兴也是借,又远远地看到会稽山和云天所覆盖的一切而高兴也无不是借,又哪里是唯独借这家邻居的竹子呢?要是您看见云天感到快乐却不借,看见山感到快乐却不借,那么就近看见无不是邻居的竹子感到快乐,也应该不借,又为什么偏偏借这家邻居的竹子呢?而且确如您所说的,假如前移您的住所到这家邻居的东边,依次而至于云天的尽头,那么您所喜欢而借的东西,能不依次而移向东边,而所不借的,不反而就是这家邻居了吗?又假如后移您的住所到云天的西边,这家邻居依次而成为尽头,那么您所喜欢而借的东西,能不依次移向西边;而所不借的,不反而就是云天了吗?那么您所要借的,究竟在哪儿呢?”
龙山子恍然醒悟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能够忘情于远的东西,却不能忘情于近的东西,这不是真正的忘情。东西有远近,凡是斤斤计较地对待他可能得到的东西,而洒脱地对待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就自称是能忘情的人,看全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的。要不是您,我几乎免不了被蒙蔽了。请您改换我的命名,用来拓宽我的志向,怎么样?”
方蝉子说:“何必要改换呢?至于你所说的借的东西,原本也是有的。其心谦虚正直,其行清峻飘逸,其文章铿锵而有节律:这些就是您从竹子身上得到借鉴的,而您原本并不知道。其根错综坚固,其姿昂扬高耸,其品格精纯而不冗杂:这些则是竹子从您身上得到借鉴的,而竹子原本也不知道。把楼命名为‘借竹’有什么不可以呢?”
龙山子仰头沉思,低头豁然开朗,让方蝉子题写了楼名,又记下了这番话。
注释
1.龙山子:与下文的方蝉子均系作者托名。结:建造,构筑。
2.并(bàng):挨着。邻:指邻居。
3.乐道:喜好圣贤之道。
4.交游:朋友。燕笑:欢笑。
5.先大夫:先父。卜居:择地居住。
6.宅:开辟为居住之处,居住。
7.所为:所谓。为,通“谓”。
8.迤(yǐ):斜行,延伸。
9.固:一再,执意。启:开,打开,这里指让方蝉子说出心中的话。
10.使:假使。
11.假而:假如。
12.以次:按次序。
13.何居:何在,在哪儿。
14.矍(jué)然:惊视的样子。
15.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引申指感情上不受牵挂。
16.逐逐:急于得利的样子。
17.飘飘然:形容人的气度、神态超凡脱俗。
18.举:总括。
19.敝:通“蔽”。蒙蔽。
20.胡以:何以,为什么。
21.虚:谦虚。直:公正,正直。
22.清:纯洁。逸:超逸,闲放。
23.有节:有节度,有节制。
24.固:通“顾”。反而,却。
25.错:交错,交叉。
26.流风:即“风流”,指风度。潇然:脱俗不羁的样子。冗(rǒng):驽下,庸劣。
27.释:领悟。
龙山子在住宅的东北建了一座楼,稍稍靠近他邻居的竹子,用以著书乐道,聚集友人在其中宴饮谈笑,自己将它命名为借竹楼。
方蝉子去问他命名之意。龙山子说:“当初我的先人择地居住在这里时,买了邻居的地建造住宅。如今我办不到,就借了邻居的竹子来筑楼。就是这样罢了。”
方蝉子站起身四下看看,指着问道:“如您所借用的,只是邻居的竹子对吗?”回答说:“对。”“这样的话,那么这邻居的竹子之外是什么呢?”回答说:“其他邻居的竹子。”“其他邻居的竹子之外又是什么呢?”回答说:“无不是邻居无不是竹子。无不是邻居无不是竹子之外又是什么呢?”回答说:“是远远地开始于南而绵延于东的会稽山。”“山的外面又是什么呢?”回答说:“是云天所覆盖的一切。”方蝉子沉默了很久。龙山子一再地请他谈谈看法。方蝉子说:“您看到这家邻居的竹子而高兴,想占有它却又不能得到,所以才要借是不是?”回答说:“是的。”
“这样的话,那么看到其他邻居的竹子而高兴也是借,看到无不是邻居无不是竹子而高兴也是借,又远远地看到会稽山和云天所覆盖的一切而高兴也无不是借,又哪里是唯独借这家邻居的竹子呢?要是您看见云天感到快乐却不借,看见山感到快乐却不借,那么就近看见无不是邻居的竹子感到快乐,也应该不借,又为什么偏偏借这家邻居的竹子呢?而且确如您所说的,假如前移您的住所到这家邻居的东边,依次而至于云天的尽头,那么您所喜欢而借的东西,能不依次而移向东边,而所不借的,不反而就是这家邻居了吗?又假如后移您的住所到云天的西边,这家邻居依次而成为尽头,那么您所喜欢而借的东西,能不依次移向西边;而所不借的,不反而就是云天了吗?那么您所要借的,究竟在哪儿呢?”
龙山子恍然醒悟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能够忘情于远的东西,却不能忘情于近的东西,这不是真正的忘情。东西有远近,凡是斤斤计较地对待他可能得到的东西,而洒脱地对待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就自称是能忘情的人,看全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的。要不是您,我几乎免不了被蒙蔽了。请您改换我的命名,用来拓宽我的志向,怎么样?”
方蝉子说:“何必要改换呢?至于你所说的借的东西,原本也是有的。其心谦虚正直,其行清峻飘逸,其文章铿锵而有节律:这些就是您从竹子身上得到借鉴的,而您原本并不知道。其根错综坚固,其姿昂扬高耸,其品格精纯而不冗杂:这些则是竹子从您身上得到借鉴的,而竹子原本也不知道。把楼命名为‘借竹’有什么不可以呢?”
龙山子仰头沉思,低头豁然开朗,让方蝉子题写了楼名,又记下了这番话。
注释
1.龙山子:与下文的方蝉子均系作者托名。结:建造,构筑。
2.并(bàng):挨着。邻:指邻居。
3.乐道:喜好圣贤之道。
4.交游:朋友。燕笑:欢笑。
5.先大夫:先父。卜居:择地居住。
6.宅:开辟为居住之处,居住。
7.所为:所谓。为,通“谓”。
8.迤(yǐ):斜行,延伸。
9.固:一再,执意。启:开,打开,这里指让方蝉子说出心中的话。
10.使:假使。
11.假而:假如。
12.以次:按次序。
13.何居:何在,在哪儿。
14.矍(jué)然:惊视的样子。
15.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引申指感情上不受牵挂。
16.逐逐:急于得利的样子。
17.飘飘然:形容人的气度、神态超凡脱俗。
18.举:总括。
19.敝:通“蔽”。蒙蔽。
20.胡以:何以,为什么。
21.虚:谦虚。直:公正,正直。
22.清:纯洁。逸:超逸,闲放。
23.有节:有节度,有节制。
24.固:通“顾”。反而,却。
25.错:交错,交叉。
26.流风:即“风流”,指风度。潇然:脱俗不羁的样子。冗(rǒng):驽下,庸劣。
27.释: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人“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的事物关注看重,对于离自己生活环境较远的事物则淡漠超脱。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借竹楼记》中,龙山子与方蝉子关于“借竹楼”的一番富有哲理的谈话揭示与剖析了这种心态。龙山子在自己住宅的东北方向盖了一座小楼,楼的周围是邻居家的一片竹林,他很喜欢这片竹林,但没有能力买下它,故将小楼命名为“借竹楼”。他的朋友方蝉子闻知此事,很不以为然,便问他:“你所要借的,仅仅是邻居家的这片竹林吗?”他回答说是的,方蝉子问:“那么在邻家竹林之外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其他邻家的竹林,方蝉子又问:“在其他邻家的竹林之外是什么?”回答说无非都是些住家和他们的竹林。方蝉子又引导龙山子将目光投向更远方,使他看到在所有住家和竹林之外有会稽山,在会稽山外,有苍茫的云天。龙山子问道:“既然站在楼上能看到这一切,为什么不去借云天,借青山,借所有人家的竹林,而独独借邻居家的竹林呢?再假设小楼所盖的方位、所借的方向一旦有所改变,所借的事物也会随之变化,邻家的竹林并非必然要借的事物。”一番话说得龙山子豁然开朗,感到自己的眼界过于狭隘,并悟出了“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这个道理。人对近在眼前似乎可以得到的东西常孜孜以求,而对远在天边无法得到的东西则漠不关心,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弱点。它使人的眼界往往拘泥于眼前切近的事物而不能开阔,对眼前美的事物的占有欲望妨碍了人从更高境界上对事物作审美观照。当龙山子醒悟到这一点时,请方蝉子为楼易名。方蝉子说:“何必易名呢?只要能从更广的意义上去理解它就行了。”他认为,人与竹应该在精神上互借,这样才能达到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精神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眼前现实利益的孜孜以求容易使人变得狭隘偏执,故而人生时常需要放眼远望,开阔视野,使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远大,对人生的理解更加丰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眼前现实利益的孜孜以求容易使人变得狭隘偏执,故而人生时常需要放眼远望,开阔视野,使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远大,对人生的理解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答张太史
仆领赐至矣。晨雪,酒与裘对症药也。酒无破肚脏,罄当归瓮;羔羊半臂,非褐夫所常服,寒退拟晒以归。西兴脚子云:风在戴老爷家过夏,我家过 ...
- 556
-
醉人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 1
-
竹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 232
-
酬字堂记
《酬字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交待酬字堂的由来,以对话形式写成,表达了感激与自负之情;后半部写酬字堂,文笔简省,只对环境进行概括的描写。文章立意高古,结构奇崛。...
- 686
-
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568
-
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 989
-
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 3
-
叶子肃诗序
《叶子肃诗序》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明代“前后七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序针对这种复古主张,借序叶子肃之诗,简洁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论点:诗歌本质是表现作者的“性”,诗歌创作必须出自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情实感,而一味的模仿,无论怎样“极逼肖”,也只不过是鸟作人言,毫无价值。全文十分简洁,比喻形象,表情达意鲜明生动。...
- 957
-
祭少保公文
呜呼,痛哉,公之律己也,则当思公之过;而人之免乱也,则当思公之功;今而两不思也,遂以罹于凶。呜呼,痛哉,公之生也,渭既不敢以律己者 ...
- 691
-
豁然堂记
绍兴城隍庙的西面有一座小堂,只有一面凿窗,有多美的景致都难得见。徐渭不满意,又凿窗两面,小堂为之“豁然”。从这件事,徐渭感悟甚深,遂写此文,譬喻后世。...
- 6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