玭尝述家训以戒子孙曰:
夫门地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它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窥嫉。实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为学不得不坚。夫士君子生于世,己无能而望它人用,己无善而望它人爱,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不润,虽欲弗馁,可乎?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恭,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絜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忧与祸不偕,絜与富不并。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恐惧则福至。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世族远长与命位丰约,不假问龟蓍星数,在处心行事而已。
昭国里崔山南琯子孙之盛,仕族罕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事姑孝,每旦,栉縰笄拜阶下,升堂乳姑,长孙不粒食者数年。一日病,言无以报吾妇,冀子孙皆得如妇孝。然则崔之门安得不大乎?东都仁和里裴尚书宽子孙众盛,实为名阀。天后时,宰相魏玄同选尚书之先为婿,未成婚而魏陷罗织狱,家徙岭表。及北还,女已逾笄。其家议无以为衣食资,愿下发为尼。有一尼自外至,曰:“女福厚丰,必有令匹,子孙将遍天下,宜北归。”家人遂不敢议。及荆门,则裴赍装以迎矣。今势利之徒,舍信誓如返掌,则裴之蕃衍,乃天之报施也。余旧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龁蔔瓠而已,皆保重名于世。
永宁王相国涯居位,窦氏女归,请曰:“玉工货钗直七十万钱。”王曰:“七十万钱,岂于女惜?但钗直若此,乃妖物也,祸必随之。”女不复敢言。后钗为冯球外郎妻首饰,涯曰:“为郎吏妻,首饰有七十万钱,其可久乎!”冯为贾相国餗门人,贾有奴颇横,冯爱贾,召奴责之,奴泣谢。未几,冯晨谒贾,贾未出,有二青衣赍银罂出,曰:“公恐君寒,奉地黄酒三杯。”冯悦,尽举之。俄病渴且咽,因暴卒。贾为叹息出涕,卒不知其由。明年,王、贾皆遘祸。噫,王以珍玩为物之妖,信知言矣,而不知恩权隆赫之妖甚于物邪?冯以卑位贪货,不能正其家,忠于所事,不能保其身,不足言矣。贾之奴害客于墙庑间而不知,欲始终富贵,其得乎?舒相国元舆与李繁有隙,为御史,鞫谯狱,穷致繁罪,后舒亦及祸。今世人盛言宿业报应,曾不思视履考祥事欤?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余家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比见诸家于吉凶礼制有疑者,多取正焉。丧乱以来,门祚衰落,基构之重,属于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学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叶。有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醢酱,可一日无哉?其大概如此。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柳玭曾经讲述家训来告诫他的子孙们说:
家族地位显赫的人,一旦行为失当违背祖训,就会与众不同,受到他人的非议。即使生前能够苟且获得爵位,死后也无法面对地下的祖先。家族门第高就容易产生骄傲之心,家族兴旺则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和窥探。如果你实际上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人们未必会轻易相信;但只要有丝毫的瑕疵或过失,就会立刻被众人指责。因此,修身养性必须做到极致,为学求知必须坚定不移。士人君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却期望得到他人的任用,自己没有善行却期望得到他人的喜爱,这就像农夫草率耕种却埋怨上天不降甘霖一样,即使不想失败,又怎么可能呢?我小时候就听先父仆射说过:立身处世应以孝悌为根本,以恭敬沉默为常态,以谨慎畏惧为要务,以勤俭为法则。要使家庭和睦,就要懂得忍耐和顺从;要保持朋友间的交情,就要简约而恭敬。学习知识要广博,好像总也学不够;追求名誉要淡泊,好像它是偶然得来的。为官则要廉洁奉公、少管闲事,这样之后才能谈得上树立家规家法;家规家法完备了,然后才能谈得上教养人。正直不会招致灾祸,廉洁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忧虑与灾祸不会同时降临,清廉与富贵不会同时存在。董仲舒曾说:“吊丧的人在门前,祝贺的人在巷里。”意思是说,心中忧虑就会感到恐惧,而恐惧则能带来福祉。又说:“祝贺的人在门前,吊丧的人在巷里。”这是说,受到福泽就容易骄奢,而骄奢则会招来灾祸。所以,家族的长远兴盛与命运的丰饶或简约,不需要问卜于龟甲蓍草或星象数理,只在于个人的心志和行事方式罢了。
昭国里的崔山南家族,子孙昌盛,在仕宦家族中极为少见。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掉光,他的祖母唐夫人侍奉婆婆极为孝顺,每天早上都会梳理好头发,戴好发簪,在堂前台阶下拜谒,然后升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长孙夫人因此多年未曾吃过一粒粮食。有一天她生病了,说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儿媳妇的,只希望子孙们都能像儿媳妇一样孝顺。这样一来,崔家的门第又怎能不昌盛呢?东都仁和里的裴尚书宽家族,子孙众多且兴旺,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武则天时期,宰相魏玄同曾选中裴尚书的先祖为女婿,但还未成婚,魏玄同就陷入了罗织罪名的牢狱之灾,裴家也被迁徙到了岭表之地。等到他们从南方回来时,女儿已经过了出嫁的年龄。家中商议认为没有能力为她准备嫁妆和嫁妆,便打算让她剃发出家为尼。这时,从外面来了一位尼姑,说:“这姑娘福泽深厚,将来一定会嫁个好人家,子孙也将遍布天下,应该回到北方去。”于是家人便不再商议此事。等到他们到达荆门时,裴家已经准备好了嫁妆前来迎接。现在那些势利小人,舍弃信誓旦旦的承诺如同翻掌般容易,而裴家能够如此繁衍生息,实在是上天的报应啊。我以前所在的官府里,高公的先父兄弟三人,都身居清要之职,他们除非有急客来访,否则每餐只备两道菜,晚上则只吃些萝卜和瓠子充饥,但他们都在世上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永宁王相国李涯在位时,窦家的女儿嫁入王府,她曾请求说:“有玉工出售一支钗,价值七十万钱。”王相国听后说:“七十万钱,我怎会吝惜于你?但这支钗若真值此价,必然是妖物,恐怕会随之带来灾祸。”窦女听后便不敢再提。后来,这支钗成了冯球外郎妻子的首饰。李涯又感叹说:“作为郎吏的妻子,首饰竟值七十万钱,这样的富贵能长久吗?”冯球是贾相国餗的门生,贾相国有个奴仆相当蛮横,但冯球因为喜爱贾相国,便召来那奴仆责备他,奴仆哭泣着道歉。不久之后,冯球清晨去拜见贾相国,贾相国还未出来,就有两个侍女捧着银罂出来,说:“我家主人担心您寒冷,特地奉上地黄酒三杯。”冯球高兴地一饮而尽。不久他便感到口渴难耐,咽喉不适,随即暴毙。贾相国为此叹息流泪,却终究不知其中的缘由。第二年,王相国和贾相国都遭遇了灾祸。唉,王相国认为珍玩是妖物,这话确实有道理,但他却不明白,恩宠与权势的显赫所带来的妖异,远甚于物件的妖异啊!冯球以卑微的身份贪图财物,不能端正家风,对主人忠诚,却不能保全自身,这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贾相国的奴仆在暗处加害客人,他却一无所知,还想永远保持富贵,这可能吗?舒相国元舆与李繁有怨,他担任御史时,审理谯郡的案件,极力追究李繁的罪行,后来舒相国自己也遭遇了灾祸。现在世人盛传前世的业报和因果报应,却从不思考审视自己的行为以考虑吉凶祸福吗?那些名门望族,无不是由祖先的忠孝勤俭所创立,也无不因子孙的顽劣奢侈而衰败。创立家业之难如同登天,而衰败却易如反掌。
我家原本以学识和礼法在士林中享有声誉,近来见到各家在吉凶礼制上有疑问时,多来向我家求证。然而自战乱以来,家族门第逐渐衰落,家族的重担落在了后辈肩上。对于追求正道的人来说,德行和文学是根基,正直和刚毅是枝叶。有根无叶,或许还能等待时机;但有叶无根,即便是滋润的雨水也无法使其存活。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等美德,就如同饮食中的调味品,岂能一日或缺?大致情况便是如此。
注释
门地:犹门第。
纤瑕:微小的瑕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
卤莽:粗疏;鲁莽。
门祚:家世。
基构:基业。
醢酱:肉酱。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新唐书·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 ...
- 344
-
新唐书·王勃传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 ...
- 590
-
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 ...
- 806
-
新唐书·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 ...
- 505
-
新唐书·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
- 41
-
新唐书·白居易传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 ...
- 627
-
新唐书·何易于传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 ...
- 581
-
新唐书·刘禹锡传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素善韦执谊。时王叔文得幸 ...
- 496
-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天
把酒花前欲问天。春来秋去苦茫然。风雨满枝花满地。何事。却教纤草占流年。 试把钿筝重促柱。无绪。酒阑清泪滴朱弦。赖有玉人相顾好。轻笑。却疑春色在婵娟。...
- 453
-
峡州至喜亭记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 ...
- 63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