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兰,生卒年不详。唐代吴(今江苏苏州境内)人王驾之妻。有《寄夫》诗广为传颂。...
  • 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唐代诗人。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文宗太和【827-835】间,曾任歙州【安徽省歙县】、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刺史。著有《李敬方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原名廷献,一作献纶,字仲修,号复堂、半厂、仲仪(又署谭仪)、山桑宦、非见斋、化书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104阕。...
  •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毡)(1378 2 6 —1438 8 23 ),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 年 8月23日)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埋葬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宁夏生活45个春秋。...
  • 张景祁(1827-?) 清末文学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原名左钺,字蘩甫,号韵梅(一作蕴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 ...
  • 祖鸿勋,北魏、东魏、北齐学者。涿郡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出身范阳祖氏。为州主薄,后为奉朝请、防河别将.守滑台,转廷尉正。辞官归里,寄情山水。后任高阳太守。为官清正,为时人所称。齐天保初,卒官。...
  •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原籍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生于贵州贵阳六洞桥。曾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国晚清重臣、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1850年,张之洞回原籍参加乡试,中举人。1863年,中探花,授翰林院侍讲学士。1881年,出任山西巡抚,开始筹办洋务,设广东水陆师学堂、枪炮厂、矿务局、广雅书院。1884年,张之洞擢升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抗击法军。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织 ...
  •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祖冲之祖父是朝廷负责建造的官员,因而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科学知识,南朝刘宋王朝时,祖冲之做过徐州刺史刘子鸾的从事和公府参军,刘子鸾被杀后,祖冲之被调到娄县去做了县令。刘宋孝武帝时,祖冲之曾在华林学省学习,并进行了很多科学研究。南齐发生内乱时,祖冲之在给齐明帝的上书《安边论》中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边防。齐明帝便打算派祖冲之前往各地巡查,但 ...
  • 王仁裕(880—956),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 ...
  • 繁钦(?-218)字休伯,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
  • 方勺(1066-1142后),字仁声,自号泊宅村翁,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说严濑(今浙江桐庐)人。元祐(1086-1094年)中,苏轼知杭州,值省试,尝荐勺,勺遂获游苏门。...
  • 沈既济(生卒年不详),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一说吴(今江苏苏州)人。中国唐代小说家、史学家。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沈既济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又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有良史之才,撰有《建中实录》10卷、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两篇作品,是中唐传奇中较早的名篇,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即从《枕中记》演化而来。《任氏传》借狐写人,对《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影响。...
  •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瓯北)后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天津。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后长期(1947-1963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并在伯克利退休。赵元任先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荣誉博士学位,加州大学教授研究讲 ...
  • 邹弢(1850—1931)字翰飞,号酒丐、瘦鹤词人、潇湘馆侍者,亦称司香旧尉,江苏无锡人。...
  • 刘歆(?—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沛(今属江苏)人。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中国汉代经学家、校雠学家、目录学家,曾任黄门郎、中垒校尉。汉成帝时,刘歆任黄门郎。河平三年(前26年) ,受诏与其父刘向校理秘书。刘向死后,歆继父任中垒校尉。建平元年(前7年),大司马王莽举歆为侍中大夫,迁都骑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初始元年(9年),刘歆任国师,帮助王莽实施带有强烈复古色彩的政治改革。后因莽杀其子,刘歆谋弑,事败自杀。刘歆所撰写的《七略》为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收入《汉 ...
  •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会昌元年,卒于襄阳,谥号为文,故称李襄阳、李文公。曾从韩愈学古文,推进古文运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言行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
  • 吕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元祐元年(1086年),升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汲郡公。哲宗时,以元祐党争,知随州,贬秘书监。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今惠州市)安置,至虔州信丰(今江西信丰县)病卒,时年七十一岁,南宋初年追谥为正愍,追赠太师、宣国公。著有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工书法,传世墨迹有《示问帖》。...
  •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1816—1873)湖南湘乡人,字孟容,一作孟蓉,号霞仙。诸生。少时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咸丰四年,佐曾国藩幕府。十一年,受骆秉章聘入蜀,由知府擢至布政使。同治元年,在大渡河战地受石达开残部降,槛送达开至成都杀害。旋任陕西巡抚,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事。五年,为张宗禹所败,罢归。有《养晦堂集》。...
  • 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达州市通川区人。中国近代百名进步思想家之一,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同称四大启蒙思想家,与吕潜、费密并称清初蜀中三杰。唐甄拥有启蒙元勋、民主先驱、市民哲学家、平民政论家、农贾经济家、兵学军事家、诗人等头衔,彪炳千古。呕心沥血三十载而成的《潜书》是其主要代表作,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是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的旗帜。...
  •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