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楚狂接舆歌

佚名 〔先秦〕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纠错
赏析
纠错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新旧生产关系进行激烈博斗、阶级斗争空前尖锐的动荡时代,用孔子的话说则是“礼崩乐坏”。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道两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力挽狂澜,通过恢复“周礼”来平治天下;道家则认为,仁、义、礼、乐,这是以启奸诈而乱天下。因此,对丑恶虚伪的客观现实,他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与鞭挞。这首载于《庄子·人间世》的《楚狂接舆歌》便生动地体现了儒道两家社会思想的交锋。 以“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为界,这篇作品可分为前后两部分来理解。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作品一开篇,便对孔子进行了善意惋惜的讥讽:人们不是把你孔老夫子比作鸟王“凤”吗?可像这胸怀远大的“凤”,面对人欲横流、卑污遍地的社会现实,又能干些什么呢?这既是对孔子进行了讥嘲,也将如何面对现实这一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为后文两种思想交锋张本。 对于这一重大课题,儒道两家的答卷是很不一致的,这也正是他们两家思想分歧的焦点和根本。面对人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现状,儒家认为这是“礼崩乐坏”的结果。因此,只要“克已复礼”,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以他们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但道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方今之时,仅免于刑焉”。当今世道已经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能活下来就已十分庆幸了!世道决不可能好转。
由于对现实估价的尖锐对立,儒道两家便怀抱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儒家认为:“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正因为君昏民瘼,世风日下,我们才应该挺身而出,投身社会,匡时救世,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来。简而言之,便是“入世”、“有为”;道家却认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一切匡时救世的企图,都只能是天真烂漫的幻想,都只能是白费劲。因此,他们主张超脱于污时浊世,寻求自身的心灵圣洁。简言之,便是“出世”、“无为”。一个说“犹可追”,一个说“不可追”,就如背道而驰的两列火车,肯定是越走便离轨道越远。这正是他们思想分歧的症结所在。 作品的后半部分,便是在批判儒家“可追”错误的基础上,劝谏孔子抛弃“入世”、“有为”的幻想,与他们道家一起,走“出世”、“无为”之路。 首先,作品以智者的口吻开导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算了吧,你还是算了吧!你真以为凭你的所谓“德行”便可以管好百姓,治好国家,进而谋得个太平盛世吗?别那么天真了,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你如果仍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你这种画地作迹,作茧自缚的蠢事,那可就太危险了。这样,便进一步批驳了儒家“有为”生活态度的不可取,为后文宣讲自己的“无为”思想作好了坚实的铺垫。 既然“临人以德”是行不通的,那么,路又该怎么走。别忙,路还是有的:“迷阳,迷阳,无伤吾行!”人生难得是糊涂。咱就装疯佯狂,想说便说,要骂便骂。这既能取得心理平衡,又可保全自家的本性。这真是一条典型的去污出浊,超然世外的理想之路。 “吾行郤曲,无伤吾足。”儒家志在“入世”,道家以为此路不通。但他们也清醒地看到,在“仅免于刑”的黑暗世界里,他们选择的“出世”之途也并不平坦宽广,这不过是一条崎曲的小径罢了。走这种坎坷小路,也得小心翼翼。可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这里,庄子便是这样沉痛而深刻地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的。这与《诗经·正月》的“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踏”可谓异曲同工。 由此可见,这首深深打上庄氏印记的《楚狂接舆歌》,与《论语·微子》篇中的同题作品是大相径庭。它不仅准确地反映了庄子愤世嫉俗、抵触现实的生活态度,更生动地传达出庄子作品汪洋恣肆,辛辣深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格特色。通过似狂若颠的一曲“疯歌”,楚狂接舆这一狂放不羁、恣意任性的狂生形象也便呼之欲出。歌如流水行云、似雷鸣电闪,既闪烁思想的绚丽光采,又浇人胸中块垒。人们只知庄周散文独步一时,彪炳日月,殊不知他还勘称一流诗翁。如果我们对诗中表达的出世思想不求全责备,那这首《楚狂接舆歌》便的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您可能感兴趣...
  • 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5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161
  • 王恕廉介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255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33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398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996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34
  •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 ...

    5
  •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10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