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张芸叟初次来到京城,渴望拜访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他常聆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的谈论,发现他们中多数人谈及文学历史,唯独欧阳修经常谈论政事。过了一段时间,张芸叟忍不住问:“一般学者来拜见先生,都期望听到关于道德学问和文章写作的教诲。但先生您却多谈政事,我有些不解。”欧阳修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你们都是当今的杰出人才,将来遇到实际事务时,自然会明白。大抵来说,文学只能修养个人品德,而政事却能造福社会。我过去被贬到夷陵,那里偏远荒凉,非人烟稠密之地。正值壮年,尚未厌倦学习,本想找《史记》《汉书》来读,但公私藏书都没有。为了打发时间,我就取来官府档案中陈年的公文案卷,反复阅读,发现其中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况且夷陵这样荒远的小地方尚且如此,全国的情况可想而知。当时我对天发誓,从此以后遇到事情,绝不敢有丝毫疏忽。”到现在已过去三十多年,我历任朝廷内外官职,惭愧地担任过多种要职,都是凭借这种态度自我鞭策。如今人们期望我,可能是因为我文学上的成就;但我自己清楚,这其实是当年欧阳修一句话对我的影响和回报。”当时,苏轼父子也在场,曾亲耳听到这番话。后来,苏轼也自任以处理政事的才能,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这是我从欧阳修那里学来的。”
注释
迨(dài):至,到。
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
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
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
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亮,同“谅”,确实。报,回应、应合。
任:担任,胜任。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文正公愿为良医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 
-     374
- 
                            包拯家训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     750
- 
                            刘庭式娶盲女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庭式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衷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     9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