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高梁桥记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注释
胜地:名胜之地。
鳞鬣:代称鱼。
精蓝:佛寺;僧舍。
丹楼珠塔:红楼朱塔。
窈窕:美好貌。
不暇:没有时间;来不及。
新翠:新绿。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茗饮:茶。
-
叙小修诗
《叙小修诗》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对小修其人与诗的述评中引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以之为尺度评论小修诗并自然过渡到对七子的议论,再通过驳斥七子树起“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的文学发展论,最终对小修诗的成就作进一步阐述。全文逻辑清晰,谨严邃密,议论风趣,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有力。...
- 760
-
横塘渡
《横塘渡》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一首汉乐府古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少女少男邂逅、互生好感,少女遂约再会的生活小场面。全诗通过叙事的方式言情,笔锋细致,情景生动;女子性格于男女交往略无顾忌,热情奔放。...
- 6
-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是明朝的袁宏道所创作一组五言绝句。第一首诗写渔夫被官差盘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不公社会的愤怒和对积贫积弱生活窘破底层人民的同情。第二首诗再进一步揭露社会现实,对执政者进行讽刺。这两首诗语言简练,平直浅显,无多深意,构思巧妙,颇多含蕴。...
- 642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 ...
- 10
-
雨后游六桥记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 ...
- 169
-
叙陈正甫会心集
《叙陈正甫会心集》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为好友陈正甫所编《会心集》创作的一篇序言。...
- 966
-
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 7
-
棹歌行
《棹歌行》是明代文学家、诗人袁宏道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渔妇自述的形式,描写了长江渔民的贫苦生活,体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诗歌采用乐府民歌体,自始至终运用叙述的手法,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
- 16
-
闻省城急报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 6
-
游天目山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次 ...
- 14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