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心中埋怨的是谁?
注释: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赏析:
此句描绘了美人含颦独坐,泪痕满面的情景,刻画出了女主人公心中浓厚的幽怨愁情。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心中埋怨的是谁?
注释
“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深坐:久久呆坐。
蹙蛾眉:皱眉。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独坐深闺中双眉紧紧蹙起。
只看见她两腮泪痕斑驳,不知道她心中恨的人是谁。
注释
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珠帘:珠串的帷帘。
深坐:长久的坐。
颦(pín):皱眉。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心中埋怨的是谁?
注释
“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深坐:久久呆坐。
蹙蛾眉:皱眉。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独坐深闺中双眉紧紧蹙起。
只看见她两腮泪痕斑驳,不知道她心中恨的人是谁。
注释
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珠帘:珠串的帷帘。
深坐:长久的坐。
颦(pín):皱眉。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帘幕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这两句,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解读。第一个视角,是美人的视角,美人不是恨谁,是恨这春光太美,勾引了她内心的思念,还是恨良人久离不归,让她独守空房?恨的模糊了,但美人内心的恨意,却是明确的。第二个视角,是诗人的视角,诗人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一个脸上挂着泪痕的美女,看到了她内心的恨意,但是不知道她恨的对象,也不敢冒昧问。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帘幕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这两句,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解读。第一个视角,是美人的视角,美人不是恨谁,是恨这春光太美,勾引了她内心的思念,还是恨良人久离不归,让她独守空房?恨的模糊了,但美人内心的恨意,却是明确的。第二个视角,是诗人的视角,诗人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一个脸上挂着泪痕的美女,看到了她内心的恨意,但是不知道她恨的对象,也不敢冒昧问。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 《立春日感怀》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 《出塞二首》
-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鲁迅 《自题小像》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 《泊秦淮》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过零丁洋》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陆游 《金错刀行》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其二》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 《满江红·写怀》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高蟾 《金陵晚望》
-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 虞集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 杜荀鹤 《春宫怨》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 《滁州西涧》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秦观 《八六子·倚危亭》
-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苏轼 《春宵》
文章点评...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