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生平
叛辽归金
张觉,也写作张珏,是平州义丰人。在辽朝考中进士,官做至辽兴军节度副使。
1123年(辽保大二年、北宋宣和四年、金朝天辅六年),金、宋以“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国。宋按约攻打燕京(今北京西南)及西京(今山西大同)地失败。金大胜,占领辽国大部。辽国守将张觉以平州投降金完颜宗翰,被封为临海军节度使,平州知州。
当时北宋用海上的盟约想求得燕京和西京这两个地方,金太祖把燕京、涿、易、檀、顺、景、蓟这些地方给了他们。平州自从入契丹籍另外编成一军,所以没有把平州给宋人,而是把平州当成南京,张觉出任留守。
接着听说张觉心怀异志,金太祖派遣使臣刘彦宗和斜钵去传谕,诏书说:“平山一郡今 天是南京,节度使现 在是留守,对你的恩泽也够厚重的了。有人说汝等暗中有另外的企图,为什么要在这农忙时节就互相煽动?这不是去危就安的计策。告诉你们朕的意见。”
金太祖每收一座城邑,往往迁移那里的百姓充实京师,民心大多不安宁,所以当时张觉在降表中曾说到这情况。到把燕京给宋国时又迁移城中百姓,只把空城给了宋国,迁移的人必从平州经过,所以张觉因为这件事要作乱。
叛金归宋
1123年5月,张觉认为降宋为上策,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到广宁去,经过平州,张觉派人在栗林中杀死了他们,于是占据南京叛离金朝而投降了北宋,北宋接纳了张觉。金太祖下诏告诉南京官吏,说:“朕当初暂住燕京,嘉奖你们官民率先来降附,所以才把燕京升为府级作为南京,削减徭役,减少赋税,恩惠也到了,何苦再当叛徒奸逆?现 在想进军攻取南京,却是农忙时节,不忍心因为一个恶人而危害到众百姓。况且辽国已举国为我所有,你那里孤城自守,终究有什么作为?今 天只对首恶分子治罪,其余的人一并释放。”
张觉的五万兵马屯驻在润州近郊,想胁迫迁、来、润、隰四州。完颜阇母从锦州出发前往讨伐,已经打败了张觉,想乘胜进攻南京,当时暑季下雨不能前进,于是退兵屯驻在海土需。没有多久,完颜阇母再次打败张觉的军队,后来又和张觉在兔耳山作战,完颜阇母却被张觉打得大败,张觉向北宋报捷。北宋在平州组建成泰宁军,任命张觉为节度使,张敦固等人都加封为徽犹阁待制,并拿出银子数万两、绢数万匹犒赏军队。
战败身死
1123年11月,完颜宗望奉金太宗命,接管完颜阇母的军队讨伐张觉,完颜宗望的军队到南京城东,张觉的军队大败,连夜逃跑,奔往北宋,进入燕京城。完颜宗望以纳叛的事实指责北宋宣抚司,向他们索要张觉。
宣抚王安中把张觉藏在甲仗库里,欺骗宗望说:“没有这个人。”完颜宗望索要的更加急迫,王安中才杀了一个相貌类似张觉的人代替张觉,金朝有认识张觉的人说:“不是张觉。”王安中不得已,把张觉带出来,数落他的罪状,张觉大骂宋人不容人讲话,王安中于是杀了张觉,包了他的头颅送给了金人。燕京投降的将领和常胜军都流下了眼泪。郭药师自己说:“如果来索要药师又当怎么样呢?”从此以后,降将及军卒都解体了。金兵攻伐北宋的时候,竟然以接纳平州的叛军为借口。
1125年8月,完颜宗望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金朝出兵伐宋,最终导致“靖康之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历史评价
1123年,张觉被金军击败逃至北宋,面对金朝的强大压力,北宋无奈杀张觉并函首送还,传统观点认为至此张觉事件就已结束的观点。然而从张觉事件前后金人的表现,可以窥见金初对外战争中运用的外交手段和战争谋略:外交施压:索要张觉是手段而非目的;谍报战:掌握敌情瓦解敌营;攻心战:女真崛起的另一把利刃;战略布局:战局之外的博弈。致使常胜军与宋朝离心离德。
个人评价
郭药师:金人欲觉即与,若求药师,亦将与之乎。
史料评价
脱脱:金人以燕山与宋,遂启张觉跳梁之心,觉岂为宋者哉?盖欲乘时以徼利耳。耶律余睹从宗望追天祚,曾不遗余力,功成骄溢,自取诛灭,咈哉!正隆佳兵,契丹作难,《传》曰:“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可不戒哉!
宋史:金人既平二州,始来索觉,王安中讳之。索愈急,乃斩一人貌类者去。金人曰:“此非觉也。觉匿于王宣抚甲仗库,若不与我,我自以兵取之。”安中不得已,引觉出,数其过,使行刑,觉语殊不逊。既死,函首送之,燕之降将及常胜军皆泣下,郭药师曰:“若来索药师,当奈何?”自是解体,金人终用是启衅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相关争议
在《辽史》中,张觉被写为“张仓”,这和《金史》《宋史》不一致。并且《辽史》记录张觉五月叛金十一月被杀和阿骨打八月之死都是保大四年(1124年)之事,这和《金史》《宋史》的1123年(天辅七年/天会元年,宣和五年)不一致。但据《辽史》《金史》《宋史》记录,张觉五月叛金十一月被杀和阿骨打八月之死确实是发生在同一年。这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按《金史》《宋史》的说法,写作1123年。
据北大网文“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研究,金国的文献有可能在对开国年号的使用上有混乱,这可能是造成《辽史》《金史》《宋史》矛盾的一个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翁孟寅
李禺
楼槃
姚莹
陈文龙
郑兴裔
杨廷和
丰坊
谢良琦
张伯玉
焦维章
郑日奎
王昶
彭绍升
大须
陈于王
王渥
王拯
释道颜
姚思廉
范缜
邢邵
刘铄
张文规
瞿汝稷
蒋挺
张濯
沈九畴
李太玄
李涛
任翻
仲子陵
王毂
王鉴
吴存楷
陶梦桂
方太古
罗伦
吴殳
曹于汴
程本立
赵宽
陆应旸
易顺鼎
戴察
际智
程端礼
陆友仁
麻革
徐承烈
田艺蘅
刘树堂
鲁一同
黄佐
赵国璧
卢儒
张英
车万育
黄钧宰
王用宾
章惇
刘鲁风
翁绶
杜旟
姜宸英
徐积
刘章
费昶
陆厥
谢安
司马懿
杨方
祖台之
束皙
周弘让
吴应箕
朱昂
何孟雄
郭麟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