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耶律宗真
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年4月3日-1055年8月28日),辽朝第七位皇帝(1031年-1055年在位)。契丹名耶律只骨,字夷不堇,辽圣宗耶律隆绪长子,母钦哀皇后萧耨斤。
耶律宗真生于开泰五年(1016年)二月二十三日,由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抚养,三岁受封梁王,幼时聪明,长而魁伟,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擅绘画。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圣宗驾崩,皇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改元景福。耶律宗真即位初期权力一度被生母萧耨斤掌握,萧耨斤甚至有改立耶律宗真之弟耶律重元之意,幸而耶律重元将母亲的计谋泄露给了耶律宗真,辽兴宗乘出游机会,率近卫军一举铲除了萧耨斤及其党羽的势力。兴宗在位期间,政治上无法延续其父辽圣宗的盛世致使国内矛盾逐渐尖锐,使得辽朝日益衰落。在位期间要挟北宋,迫北宋增纳银绢岁币;亲征西夏,逼元昊谢罪称藩。他陶醉于中原文化,多用汉人,绘有《千角鹿图》。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辽兴宗在外出巡幸时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时年仅四十岁,庙号兴宗,谥号神圣孝章皇帝,葬庆陵。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开泰五年(1016年)二月二十三日,耶律宗真出生,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长子,母为萧耨斤。耶律宗真出生以后,因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无子,所以亲自抚养耶律宗真,视如己出。耶律宗真少年聪慧,成年后体貌魁梧,龙颜日角,豁达大度。擅长骑射,爱好儒家学说,通晓音律。
开泰七年(1018年)五月初五日,年仅三岁的耶律宗真,被封为梁王。太平元年(1021年)十一月十三日,耶律宗真被封为皇太子。 
太平十年(1030年)六月,兼任北南院枢密使事。
登基为帝
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初三日,辽圣宗去世,皇太子耶律宗真继位,是为辽兴宗。六月初六日,辽兴宗的生母元妃萧耨斤,自立为皇太后 ,并临朝摄政。六月十五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福。
护卫冯家奴、喜孙等人迎合皇太后萧耨斤的意旨,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皇太后赐死萧浞卜、萧匹敌,将围场都太师女真著骨里、右祗候郎君详稳萧延留等七人一律弃市,籍没其家产,将齐天皇后迁徙于上京。
诏令审讯治罪,株连到齐天皇后萧菩萨哥。兴宗知道后说:“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将我抚育成人,本当做太后;现在没有做成,反而要拿她治罪,怎么行呢?”萧耨斤说:“此人若在,恐怕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没有儿子而且年老,即使在我们这儿,也做不了什么事。”萧耨斤不听,将齐天皇后萧菩萨哥以谋反罪名迁到上京。兴宗春猎,萧耨斤担心他怀念养育之恩,急速派人前往上京,赐死了齐天皇后。
囚母收权
萧耨斤的权力欲望进一步膨胀。她甚至把兴宗的一举一动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这样使得母子两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萧耨斤担心兴宗亲政后,自己的权力会有所剥夺,于是就与萧孝先兄弟合谋,企图废掉兴宗,另立自己的小儿子耶律重元。13岁的重元却以母亲所谋告知兄长耶律宗真。兴宗不甘被废,于是,暗中策划先发制人,夺回权力。
重熙三年(1034)五月,萧耨斤和兴宗去行宫消暑,萧耨斤的亲信都留在中京。兴宗见时机成熟,先找借口扣押了萧孝先,逼他招供废立阴谋,接着带着500名亲兵包围了行宫。耶律喜孙带人直闯萧耨斤的卧帐,杀死她身边的数十名内侍,然后用一辆囚车把她押往了庆州软禁起来,并在第二天下旨废萧耨斤为庶人,萧耨斤集团就此铲除。
法天太后被囚禁后,大臣曾提议重新接回太后,以获取宋朝每年给皇太后的礼物,但是辽兴宗没有采纳。重熙十六年七月,兴宗听报恩经有感,于是将年近七旬的萧耨斤迎回奉养,但她却毫无悔意。于是,母子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互相提防,即使偶尔一起出去,也要隔着几十里远。重熙二十四年(1055),兴宗辞世。萧耨斤却一点也没有悲伤的样子,见儿媳崇圣皇后萧挞里悲泣如礼,对她说:“你还年轻,何必哀痛如此!”
用兵西夏
西夏李氏自李继迁时开始就实行附辽抗宋的政策。自李继迁至李元昊,西夏三世都与辽朝关系和睦。但自元昊称帝以后,辽夏交界处的党项部落多叛辽归夏;元昊个人亦与辽和亲之兴平公主不睦,致其忧郁而终,而对这一情况,西夏却拖延很久才报告辽朝,辽兴宗认为这是西夏对大辽的轻视。辽夏关系始转向破裂。
重熙十三年(1044年)九月,兴宗决意亲统十万大军征夏,命南院枢密使萧惠、皇太弟耶律重元、东京留守萧孝友等分三路攻夏。但最后辽军却中了西夏的诱敌深入之计,在河曲为夏军大败,死伤惨重。驸马都尉萧胡覩等近臣数十人被擒,兴宗亦狼狈地逃回云州,辽兴宗也正是在这一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辽五京至此完备。
重熙十八年(1049年),兴宗又乘西夏李元昊新死主幼国疑之机,再次亲征攻夏。初期进展顺利,但萧惠军再为夏军所败,兴宗闻讯,只好带着俘虏的元昊遗孀没移氏及西夏官属、大量牲畜班师而还。
因病去世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兴宗到秋山,停驻在南崖北部的峪口时病重。八月初二日,兴宗病危,召见其子燕赵国王耶律洪基,晓谕他治国的纲要。并放飞五坊鹰鹘,焚烧钓鱼用具。八月初四日,辽兴宗耶律宗真在行宫去世,时年四十岁。遗诏由耶律洪基继承帝位。
清宁元年(1055年)十月十六日,上谥号为神圣孝章皇帝,庙号兴宗。十一月初十日,辽兴宗被安葬于庆陵。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为政举措
政治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国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反而使辽朝内部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在位期间的前两年,由于法天太后专权,辽圣宗以来的法制典章被严重破坏,而兴宗继位后,好大喜功两次对夏战争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法制上,辽兴宗开始以个人意志来决断,如某人告其兄谋反,但后来发现这是故意陷害,应当正法。但由于其兄主动求情,兴宗因此就赦免了那个诬告的人。辽兴宗还信奉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其子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辽兴宗在1044年第一次贺兰山之战时,意识到了党项部族的崛起对辽朝西部边界的威胁,因此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作为陪都,加强其对西部地区的军事指挥和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至此,辽五京形成,但西京大同府无宫城。辽兴宗曾经写信给宋政府,提议自称北朝,仿南北朝的先例。宋臣梁适认为“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宋朝政府拒绝了辽朝政府的提法。
辽兴宗在位期间,大量更谥了前代皇帝、皇后的谥号。如辽世宗皇后“孝烈皇后”更为“怀节皇后”,辽太祖长子,辽太宗之兄的耶律倍被追赠庙号“义宗”。
军事
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
重熙十三年(1044年),西夏军在贺兰山北地区击破辽军进攻的反击战。西夏自李元昊称帝后,日益强盛,由附辽(时复称契丹)抗宋发展至与辽、宋抗衡,招纳辽西南境内的党项、呆儿诸族部落,并出兵支援他们抗拒辽军。辽兴宗遂决意进击西夏。
同年九月十四日,辽军在九十九泉(今内蒙古卓资北)会集,辽兴宗命皇太弟耶律重元、南院枢密使萧惠率领先锋部队西征西夏。
十月初,辽兴宗亲领骑兵10万渡黄河至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分兵三路向西夏进攻:南院枢密使萧惠率主力6万出北路,进兵贺兰山北;皇太弟耶律重元率兵七千出南路策应;中路由东京留守萧孝友统领,随护宗真行营。面对辽军大举进攻,李元昊将主力左厢军秘密部署在贺兰山北,以逸待劳,伺机破敌;另以部分兵力在河套地区钳制疲敝辽军,创造战机。辽军西入夏境四百里未遇抵抗,遂在得胜寺附近设营待机,其北路军的前锋兵力在贺兰山北与夏左厢军接战。李元昊见辽军后续兵力不断增多,一面据险抵抗,一面伪装求和,示弱以骄纵辽军。为了拖延时间,消耗辽军粮秣,夏军先后三次撤退,共约百里,每次撤退尽烧战地牧草。
十月二十四,辽军跟踪夏军进至河曲,粮草已消耗殆尽。萧惠为求速胜,连夜发起进攻。李元昊却已在河西设置拒马,部署兵力,做好了准备。次日晨两军接战,夏军稍退。萧惠以先锋及右翼军包围夏军,被李元昊所率的千余骑兵击破。适风沙迷目,辽军阵乱,李元昊乘势挥军大举反击。辽军大溃,人马践踏,死伤惨重。夏军乘胜又攻破得胜寺附近辽营,擒驸马都尉萧胡覩等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仓皇逃遁,收集余部撤回云州(今山西大同)。 
辽夏第二次贺兰山之战
重熙十八年(1049年),辽兴宗乘西夏景宗李元昊新丧之机,发兵三路攻夏。北枢密院使萧惠率南路军渡黄河 ,向河套地区推进,攻西夏东境;耶律敌鲁古率北路军攻西夏右厢地区,南下攻凉州(今甘肃武威);辽兴宗率中军攻西夏中部。辽南路军沿黄河而进,战舰粮船浩荡,进入夏境。夏军乘辽南路军轻敌冒进,突然发动攻击,辽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萧惠领残部败走。辽中路军闻萧惠败讯,不敢继续深入,撤兵而回。北路军进至贺兰山,击败没藏讹庞率领的三千骑兵,追至凉州,俘李元昊遗孀没移皇后及官僚家属多人,获大量牲畜而还。
文化
辽兴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工诗词,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鹰送于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真,宋仁宗作飞白书以答之,是辽朝享有名望的山水、花鸟画家,常与宋朝皇帝以书、画相赠,俨然有中原帝王之风,与宋仁宗互赠书画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外交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实现了稳固、持久的和平,一直维持到兴宗亲政。兴宗见宋朝在宋夏战争中屡屡败北,于是决定出兵占领关南十县地。后听从张俭的建议,于重熙十一年(宋庆历二年,1042年)正月,辽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遣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他们带去了辽兴宗致宋仁宗的一封信,其中对宋朝提出了指责。在提出各项指责后,还提出将原属辽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归还,只有如此,才能“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
乘着宋夏交战之机,辽本想对宋发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攻势,但在辽使到来前一个月,北宋却已购得辽兴宗致书提出各项要求的底本,同时对辽聚兵幽蓟、准备入侵也早有洞察,使宋有较充的时间商量对策,但宋仍然处于被动。之后经过双方反复交涉,于同年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上,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
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在“贡”和“纳”字上,《辽史》和《宋史》各执己见,但结果是可以肯定的,辽兴宗成功的实现了自己以上国自居的想法。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辽、夏之间爆发了战争。而西夏也愿息兵,仍旧向辽朝称臣进贡。史称重熙增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历史评价
《辽史》:①“幼而聪明,长而魁伟,龙颜日角,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 ;②“兴宗即位,年十有六矣,不能先尊母后而尊其母,以致临朝专政,贼杀不辜,又不能以礼几谏,使齐天死于弑逆,有亏王者之孝,惜哉!若夫大行在殡,饮酒博鞠,叠见简书。及其谒遗像而哀恸,受宋吊而衰绖,所为若出二人。何为其然欤?至于感富弼之言而申南宋之好,许谅祚之盟而罢西夏之兵,边鄙不耸,政治内修,亲策进士,大修条制,下至士庶,得陈便宜,则求治之志切矣。于时左右大臣,曾不闻一贤之进,一事之谏,欲庶几古帝王之风,其可得乎?虽然,圣宗而下,可谓贤君矣。” 
《契丹国志》:契丹自阿保机以来,凡五、六世至于兴宗。是时承平日久,而宋朝岁币山增而阜积矣。四时游猎,曰“避暑”、曰“钓鱼”,各各定制,而狼心虺性,茫无堤岸之所。僧固虚无也,而政事缠之;道固清净也,而贵仕萦之;伶人乐工固优杂也,而帷薄荡情,循同光故辙而复之。二十余年间,亦幸其无事,不尔殆哉! 
吕思勉《中国通史》:圣宗时为辽全盛之世,兴宗时尚可蒙业而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轶事典故
辽兴宗耶律宗真亲自带兵与西夏国主李元昊作战,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马逃了回来。当时,元昊抓到辽朝士兵,经常削掉鼻子。罗衣轻见了那些败兵,就跟他们开起玩笑来:“且让我看一看,你们的鼻子还在不在?”耶律宗真听见了,非常生气,命人将罗衣轻捆起来,绑在帷幕之后,准备杀掉。辽朝太子平素与罗衣轻谙熟,这时就故意与他开玩笑说:“打诨的不是黄旙绰。”罗衣轻应声说:“用兵的不是唐太宗。”兴宗听了,怒气稍消,终于放了他。
兴宗与宗元又常常以打双陆进行赌博,用城邑居民来作赌注。有一天,兄弟两人又在皇宫里睹起双陆来,罗衣轻陪在一旁观战。宗元技高一筹,兴宗屡战屡北,又输了数城。重新开战,眼看兴宗又陷败局,正在低头凝视棋局苦苦思索时,罗衣轻上前一步,指点着双陆棋局,说道:“双陆啊,双陆!你如果再还痴迷不悟,说不定,连你自己也输掉了!”兴宗始而惊愕,继而有所醒悟,领会了罗衣轻的弦外之音,终于停止了双陆的赌博。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翁孟寅,生卒年不详,字宾旸,号五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南宋词人,曾为贾似道门客。
  • 李禺,宋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孚,又字二曲,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人。
  • 楼槃(生卒不祥),字考甫,号曲涧,鄞县(浙江宁波)人。绍定初(约1228),为庆元府学教谕。存词二首,风致清绝。
  • (1785—1853)安徽桐城人,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嘉庆十三年进士。鸦片战争期间为台湾道,与达洪阿设计击退英军。战后以“冒功欺罔”贬官四川。咸丰初复起用,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官终湖南按察使。师事从祖姚鼐,工诗,文章善陈时事利害。鸦片战失败后,寻求御侮之策,著《康輶纪行》、揭英侵藏野心,欲使朝廷戒备。有《中复堂全集》。
  • 陈文龙(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字刚中。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中状元。陈文龙深受南宋朝廷器重,出任多个重要职位,颇有成就。元军南下,在各地守将纷纷投降的背景下,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后被捕,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明朝诏封文龙为福州府城隍,福州人称文龙为“尚书公”。
  • 郑兴裔(1126年-1199年)字光锡,初名兴宗,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开封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十一日,卒于宋宁宗庆元五年九月二十日,年七十四岁。
  • (1459—1529)明四川新都人,字介夫,号石斋。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检讨。性沈静详审,为文简畅,好考究掌故边事民情,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二年以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八年,为首辅。时武宗耽于游乐,宦官恣横不法,廷和虽有所谏而不能裁禁。武宗卒,无子,廷和请立武宗堂弟厚熜,并以遗诏尽罢一切弊政,中外大悦。及议世宗生父母礼仪,与帝意不合,乞休归。后竟削职为民。隆庆初复职,追谥文忠。有《杨文忠公三录》。
  • 丰坊(1492年-1563年),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更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明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丰熙子。嘉靖二年进士。除吏部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居吴中,贫病以死。性狂诞,滑稽玩世。
  • 谢良琦(1624~1671),字仲韩,一字石眼,明末清初广西全州龙水桥渡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入清后历任淳安、蠡县县令。
  •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
  • 焦维章号雪山,明嘉靖四年(1526)举人,嘉靖五年(152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三点文衔、两司学使主考官、河南参政、山东巡抚。著有《岳神记》《雪山诗文集》等30卷。
  • 江西贵溪人,字次公,号静庵。顺治十六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康熙中与王士禛同典四川乡试,士禛有“水部风流似郑虔”句以赞之。有《静庵集》。
  • 王昶(1724年~1806年),字德甫,号兰泉,晚号述庵,青浦(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早负诗名,长于治经,尤嗜金石之学,多藏金石碑版。辑有《湖海诗传》《文传》《明词综》《国朝词综》《金石萃编》诸书,自著有《春融堂诗文集》等。
  • (1740—1796)江苏长洲人,字允初,号尺木,自号知归子。彭启丰子。乾隆三十四年进士,选知县,不就。专心读书,喜佛学,留心当代掌故,对清初大吏和学者的行事、议论,均有辑述。有《二林居集》、《一行居集》。
  • [清]僧。字芥航,一作芥舟,号六不(一作不须,又作不不)头陀。了禅弟子。江苏盐城蔡氏子。家贫,披薙于吴门三元宫,后到宝华山,晚年居焦山。彭玉麟(一八一六―一八九0)与订方外交,工诗善画,画兰竹颇佳。《清朝书画家笔录》
  • 陈于王,字健夫,苏州人,入沈阳,隶汉军,后居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一带)人,平生嗜好诗文,著有《西峰草堂杂诗》。
  • 王渥(?-1232)金代文学家。字仲泽,太原(今属山西)人。兴定二年(1218)进士。调管州司侯,不赴。连辟寿州、商州、武胜三帅府经历官,在军中凡十年。正大七年(1230),正大七年出使宋朝,应对敏捷,有中州豪士之称。还入为尚书省掾,充枢密院经历官,权右司郎中。
  • (1815—1876)清广西马平人,初名锡振,以服膺宋包拯,改名拯,字定甫,号少鹤。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通政使。同治时屡疏论军事形势及善后之难。工古文,常与梅曾亮相切磋,所作渊雅古茂,为世所重。有《龙壁山房文集》。
  • 释道颜(一○九四~一一六四),号卐庵,俗姓鲜于,潼川府飞乌(今四川射洪西南)人。少依净安谏律师试经得度。南游遍扣耆宿,及悟还蜀。后依大慧宗杲禅师,分座径山。迁住无为,荐福及报恩,晚居东林。孝宗隆兴二年圆寂,年七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道颜诗,以《古尊宿语录》所收《东林和尚颂古》编为第一卷,《嘉泰普灯录》等书所收,合编为第二卷。
  • 姚思廉(557—637),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名简,以字行。早年从父察读《汉书》,尽得家学。南朝陈时,任会稽王主簿。入隋,任汉王府参军。父察曾撰梁、陈二史,未成,遗令他续撰之。又奉诏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区宇图志》。迁代王侑侍读。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太子洗马。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三年(629),奉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乃据家藏旧稿,兼采谢昊(一作吴)、傅縡、顾野王诸家之书,撰成《梁书》《陈书》。官至散骑常侍。
  • 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无神论者。
  • (496—?)北齐河间鄚人,字子才,小字吉。邢臧弟。十岁能属文,有才思。文章典丽,既赡且速。仕北魏,释褐宣武帝挽郎。孝庄帝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尔朱荣入洛,邵与杨愔避于嵩山。节闵帝普泰中,除给事黄门侍郎。为高澄所征,与温子升共为侍读。其后除骠骑、西兖州刺史,有善政。还都,历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有文名。富藏书,为北齐私家之冠。尝与杜弼共论名理,认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邢特进集》明人辑本。
  • (431—453)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休玄。宋文帝第四子。九岁封南平王。后为豫州刺史。刘劭杀宋文帝,以为中军将军。柳元景军至,劭挟铄同战。及平,宋孝武帝迎铄入军营。毒杀之。谥穆。
  • 弘靖子,彦远父。裴度秉政,引为右补阙。累转吏部员外郎,官终桂管观察使。工书法。少躭墨妙,备尽楷模。《唐书本传、法书要录序》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