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胡太后
宣武灵皇后(?-528年),胡氏,名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的长女,母亲是秦太上君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尊胡氏为皇太后。因孝明帝年幼,由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为太后之后,曾下令造申讼车,以接受投诉冤情。又在朝堂亲自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为帝,对外谎称是皇子即位。几天后废黜元姑娘,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史称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尔朱荣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将她收殓埋葬在寺庙。孝武帝时,才以皇后礼仪安葬胡太后,追加谥号为灵皇后。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生下皇子
胡氏,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亲皇甫氏。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进入宫廷讲授。过了几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称说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当时的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而在宫廷之中,妃嫔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仅胡氏常对夫人等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等到胡氏怀上身孕,与她同列的妃嫔们还因旧例为她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胡氏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将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公元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诩,被升为充华。在这之前,宣武帝频繁地夭折皇子,自认为年纪已大,特别加以谨慎照料。为元诩选乳母保姆,都选取良家善养男孩的妇女。在另外的宫室中抚养,胡氏和充华嫔都不能抚育看护。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氏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尊为太后
公元515年(延昌四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由于元诩年幼即位,所以由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诏,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孝明帝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缯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东汉太后邓绥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胡太后大喜,于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多才多艺
胡太后禀性聪颖有悟性,多才多艺,姑姑做尼姑,胡太后幼年依托她,粗略得知佛经大义。亲自处理纷繁事务,亲笔批阅公文。前往西林园法流堂,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惩罚。又自己射针孔,射中了。大喜,赏赐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在这之前,胡太后下令造申讼车,这时乘坐着,从云龙大司马门出宫,从宫廷西北,进入千秋门,以接受投诉的冤情。
胡太后又在朝堂亲自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胡太后和孝明帝前往华林园,在都亭水流拐弯处宴请群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赋一首七言诗。胡太后的诗句说:“天地造化含气贞。”孝明帝的诗句说:“无为而治赖母明。”王公以下赐予布帛多少不等。
主丧废祭
公元518年(神龟元年),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去世,百官上奏胡太后请因公除去丧服,胡太后不准许。不久前往永宁寺,亲自在九级台基上建佛塔,僧尼男女赶去的有几万人。到改葬文昭皇后时,胡太后不想让孝明帝主持此事,就亲自做丧事主持人,出城到终宁陵,亲自祭奠安排事务,回来后在太极殿哭祭,直到事情结束,都是自己主管。
后来前往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随从的有几百人,登上山顶。废除各种不合礼制的祭祀,而胡人天神不在废除之列。后来前往左藏库,王公、妃嫔、公主以下随从的有一百多人,胡太后命他们凭力气扛布帛,以所扛布帛的多少来赏赐他们,多的过二百匹,少的一百多匹。仅长乐公主元瑛手拿二十匹绢出来,表示不与众人相异而没空手而回。世人称赞她的廉洁。仪同、陈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都因所扛的过多,倒仆在地,李崇竟然伤了腰,元融为之伤了脚。当时人为此编出谣谚说:“陈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痛腿也伤。贪婪败德一类人,污我明主好声望。”胡太后不久前往阙口温水,登上鸡头山,自己发射象牙簪,一次发射就中靶,命令拿给文武官员看。
幽禁北宫
当时胡太后得其所欲,逼迫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与她同房,淫乱纵情,为天下人所厌恶。公元520年(正光元年)七月初四日,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人奉迎孝明帝到显阳殿,把胡太后软禁在北宫,在宫中杀死元怿。元叉于是起身到胡太后面前,自述外面传言胡太后想谋害自己和刘腾。胡太后回答说:“没有这种话”。于是到了很晚的时候。胡太后就起身拉着孝明帝的手走下殿堂,说:“母子不相聚已经很久,今晚共住一宿,各位大臣送我进去。”胡太后和孝明帝走进东北小阁,左卫将军奚康生谋划要杀死元叉,没能成功。
刘腾、元叉幽禁胡太后之后,把持北魏朝政。朝廷生杀大权,皆取决于刘腾、元叉,他们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再度临朝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二月,刘腾去世。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防范松懈。胡太后和孝明帝以及高阳王元雍定下计策,解除元叉的领军职务。胡太后又再度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孝昌。从此朝政荒废,威信恩德不能树立,天下的州牧郡守,处处贪婪。胡太后宠臣郑俨在宫廷淫乱,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都被亲近侍奉。胡僧敬又利用聚集亲属的机会,哭泣规劝说:“陛下为海内母亲的仪表,哪应如此轻佻呢?”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
沉河而死
胡太后再度临朝后,自以为行为不检点,畏惧被宗室所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是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胡太后多借故谋害。有位蜜多道人。能说胡人语言,孝明帝把他安置在身边。郑俨担心祸患,就和胡太后定计,利用孝明帝妃子潘充华所生之女元氏(史称元姑娘),让胡太后诈称是男孩,立她为皇帝。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帝去世,因事情突然,当时人议论都说是郑俨、徐纥的主意。于是朝野愤怒感叹。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于是拥立元姑娘说是太子即位。经过几天,见人心已经安定,才说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的女儿,现在应另选择接位的君主。于是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钊时年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天下人对此事惊讶不已。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起兵渡过黄河,胡太后召集孝明帝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胡太后自己也剃光头发。四月十三日,尔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以及幼主到河阴。胡太后对尔朱荣多方辩解自己的行为,尔朱荣拂袖起身。胡太后和幼主都被沉入黄河。胡太后的妹妹冯翊君胡氏将她收殓埋葬在双灵佛寺(一作双灵寺)。孝武帝(一作出帝)元修在位时,才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胡太后,并追加谥号为“灵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趣闻轶事
胡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人,善于卜卦相面,胡国珍就拿此事询问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令爱有大贵的相貌,将要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但此事不要让超过三个人知道。” 
《梁书·杨华传》: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杨白花,少有勇力,容貌雄伟,太后逼而幸之。白花惧祸及,南奔梁。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惋。歌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1727—1789)江苏山阳人,字宝诚,号吾山。乾隆进士。寻擢通政司参议,官至刑部右侍郎。治狱以明察平允见称于时。有《茶余客话》及《七录斋集》等。
  • (1506—1573)明松江华亭人,字元朗,号柘湖居士。与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喻为二陆。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而困于场屋,以岁贡入国子监,当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谈兵,以经世自负。在南都日与名人韵士相追随。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过从,丝竹竞奋,人谓江左风流复见今日。后三年而去。后侨寓苏州,七十岁始归松江。有《四友斋丛说》、《何氏语林》、《何翰林集》。
  • 钱嶫,明代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君望,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由此进入仕途。
  •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大鸿。诸生。工诗文,性豪隽,有古侠风。辑有《东林始末》。
  •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择璘,北宋时江南剡中宝积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大约公元1037年前后在世。长于诗,诗风沉雄雅健,很有情致,惜多失传。所存作品散见于《宋高僧诗选》、《剡录》等著作中。
  • 伯颜子中(?~1379),江西人,祖籍西域,元末明初文士。
  • 史介翁,字吉父,号梅屋。生平事迹不详。存词仅《菩萨蛮》一首。
  • 王台卿,中国南北朝时期梁国诗人,代表作《南浦别佳人》、《陌上桑》等。
  • 震亨(1585年—1645年,享年约60岁),字启美,汉族作家、画家、园林设计师,出生于明帝国长洲县(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文徵明曾孙,文彭孙,文震孟之弟,文元发仲子。天启五年(1625年)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明亡,绝粒死,年六十一,谥节愍。代表作《长物志》。
  •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颜奎(1234—1308),南宋末遗民词人。字子瑜,号吟竹,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端平元年(1234)生,至大元年(1308)卒。《全宋词》存其词8首。
  •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生于燕山(今北京)。元代平民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朱世杰“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朱世杰是一位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九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学家。
  • 表民字逢吉,号玉溪,师子,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有玉溪吟稿。
  • (?—1138)宋泉州晋江人,字少明。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给事中,帅福州。建州土人迫州城,常谕以祸福,遂遁去。钦宗靖康中,州卒骄横,欢噪牙门,常迹得其尤黠者,因事置诸法,士始识纪律。后奉祠归,晚年益薄荣利。有文集。
  • [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字邦直,魏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徽宗崇宁元年,年七十一岁。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稍能为文,因佛寺火,作浮图火解,兄警奇之。韩琦闻其名,妻以侄女。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应材识兼茂科,欧阳修壮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试阁策入等,授书郎签书。神宗召为两朝史编修官,起居注,进知制诰。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专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计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卒。清臣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清臣所为文,简重宏放,自成一家。
  • 清江苏无锡人,字绮霞,一字岩如,号绮斋,又号蓉湖女士。吴音妻。侨居杭州。博学工诗,尤工写生。有《含烟阁集》。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刘义恭(413年-465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袁美人。
  • 南朝梁济阳人。初为齐太学生。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洪以善辞藻从游。曾与丘令楷击钵立韵,响绝诗成,皆可观览。后为建阳令,坐事死。
  • 单州成武人,字子约,自号朴?翁。高宗绍兴中为江西漕使。孝宗隆兴初以太中大夫致仕,居越之陶朱乡。有《陶朱新录》。
  • 抚州崇仁人,字虎臣。高宗绍兴中以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阿附秦桧,为士流嗤鄙。后知严州,致仕卒。博学,精于考證。有《能改斋漫录》、《环溪文集》。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