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生平
生活背景
曾祖邢符,祖邢尚宾,父邢一淳,科场俱不得意,均不到中年就已夭逝。邢昉 [1]十二岁时就失去父亲,所以邢昉在《拜墓》诗中写道:“高曾以下无中寿,俎豆之间见赤贫。”出生于这样一个五世青衿、地位低微、生活贫贱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对诗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邢昉好友顾梦游在给他的诗集作的序言中坦言:“生平不慕荣利,不问生产,不屑借交游以博名誉。落穆踽凉,多否少可。性刚卞,一语不合见色拂衣耻为俯仰,故终身无所遇,穷贱以老。
成长经历
邢昉9岁能文,16岁能诗,19岁考县学,25岁为增广生,29岁诗集《蕤池草》印行,名振江南。以后却屡试不中,43岁第六次参加乡试,主考官称其文笔太狂,愤而作《太狂篇》,从此绝意仕途。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应杨文骢之请赴华亭幕府。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邢昉、方文等人于金陵结社。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年),方文赴庐州投靠蔡如蘅,邢昉有诗相送。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邢昉旅居宣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八月,母赵孺人逝。居母丧。邢昉晚年,清兵入关,好友杨文骢在抗清的前线牺牲,他赋诗“生前粉绘人争取,死后声名尤冠古。可怜埋骨竟茫茫,四海五洲无寸土。”他的同乡,薛城义士赵士林以书作铠甲,手持长锹与清军搏斗死,他哀曰:“颈血鲜鲜百日中,握拳透爪气如虹。平生陋巷谁知者?死后方同颜鲁公。”清政府多次召其为京官,但他不为所动,甘于贫困潦倒,闭门吟诗著书。卒于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
曾祖邢符,祖邢尚宾,父邢一淳,科场俱不得意,均不到中年就已夭逝。邢昉 [1]十二岁时就失去父亲,所以邢昉在《拜墓》诗中写道:“高曾以下无中寿,俎豆之间见赤贫。”出生于这样一个五世青衿、地位低微、生活贫贱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对诗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邢昉好友顾梦游在给他的诗集作的序言中坦言:“生平不慕荣利,不问生产,不屑借交游以博名誉。落穆踽凉,多否少可。性刚卞,一语不合见色拂衣耻为俯仰,故终身无所遇,穷贱以老。
成长经历
邢昉9岁能文,16岁能诗,19岁考县学,25岁为增广生,29岁诗集《蕤池草》印行,名振江南。以后却屡试不中,43岁第六次参加乡试,主考官称其文笔太狂,愤而作《太狂篇》,从此绝意仕途。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应杨文骢之请赴华亭幕府。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邢昉、方文等人于金陵结社。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年),方文赴庐州投靠蔡如蘅,邢昉有诗相送。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邢昉旅居宣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八月,母赵孺人逝。居母丧。邢昉晚年,清兵入关,好友杨文骢在抗清的前线牺牲,他赋诗“生前粉绘人争取,死后声名尤冠古。可怜埋骨竟茫茫,四海五洲无寸土。”他的同乡,薛城义士赵士林以书作铠甲,手持长锹与清军搏斗死,他哀曰:“颈血鲜鲜百日中,握拳透爪气如虹。平生陋巷谁知者?死后方同颜鲁公。”清政府多次召其为京官,但他不为所动,甘于贫困潦倒,闭门吟诗著书。卒于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李白
苏轼
白居易
杜甫
李清照
杨慎
辛弃疾
王维
曹雪芹
司马光
孔子
佚名
司马迁
陈继儒
孔尚任
罗贯中
孔颖达
陈寿
左丘明
韩婴
戴圣
蒲松龄
吴承恩
施耐庵
刘义庆
周公旦
公羊高
谷梁赤
干宝
冯梦龙
吴敬梓
王实甫
李昉
许仲琳
纪昀
元稹
王之涣
王建
西鄙人
李商隐
李汝珍
张华
孟子
子思
朱熹
颜师古
李端
刘希夷
宋之问
陆游
瞿佑
陶渊明
褚人获
凌濛初
陆人龙
李百川
朱松
李渔
洪昇
关汉卿
毛泽东
高明
高濂
吴文英
向滈
周紫芝
叶梦得
米芾
陈亮
章良能
周晋
刘因
朱彝尊
曾几
蔡确
范成大
纪映淮
刘向
欧阳修
虞似良
江淹
陈子昂
孟浩然
韦应物
卢纶
雍裕之
李涉
杜牧
汪遵
崔道融
庾信
晏几道
李之仪
项羽
虞姬
沙门郎思孝
耶律隆绪
耶律宗真
耶律洪基
张觉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