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源乾曜
源乾曜(?-731年),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朝宰相,北魏太尉源贺之后,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源乾曜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巡察使、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与姚崇被一同免官,改任京兆尹,四年后复任宰相,不久升任侍中,后又因针对封禅泰山的问题与时任宰相张说发生矛盾被夺去实权。源乾曜任相期间,张嘉贞、李元纮等人先后掌握权力,但是源乾曜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729年(开元十七年),源乾曜被罢去侍中之职,后任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两年后病逝于长安,追赠幽州大都督。
纠错
纠错
生平
早年经历
  源乾曜早年考中进士,累迁至殿中侍御史。706年(神龙二年),唐中宗任命十道巡察使,让他们负责考察官吏、安抚百姓等事务。源乾曜出任江南道巡察使,因政绩突出,升任谏议大夫。
累职升迁
  711年(景云二年),源乾曜针对朝廷荒废射礼的行为,上奏道:“圣王教化百姓,必制定礼乐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乐,则礼崩乐坏。古代择士,先观射礼,并不是取一时之乐。射可以区别正邪、观察德行,圣王对此无不重视。如今朝廷吝惜费用,而荒废射礼,甚是不妥。臣认为花费的虽是钱财,但保全的却是礼制,请陛下重开射礼。”不久,源乾曜出任梁州都督。
  713年(开元元年),邠王府僚属犯法,唐玄宗便要大臣推举王府长史。源乾曜得到太常卿姜皎的举荐,入宫奏对。他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回答问题有条不紊。唐玄宗大喜,任命他为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不久,源乾曜升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尚书左丞。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源乾曜被擢升为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但不久便与姚崇一同罢相,出任长安留守、京兆府尹。他任京兆尹三年,治政宽简,政令如一。
  720年(开元八年),源乾曜再次拜相,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又升任侍中,加银青光禄大夫。不久,源乾曜进言道:“如今权贵子弟大多任职京师,使得贤才被远放京外。臣有三子,都在朝中为官,请陛下将其中二人外放。”唐玄宗大悦,下诏褒扬源乾曜,并命朝中百官效仿。
  722年(开元十年),唐玄宗采纳“国之执政,应加崇宠”的建议,厚赏源乾曜与中书令张嘉贞,让他们食实封三百户,开创唐朝宰相享有封邑的先例。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源乾曜持反对意见,并因此与中书令张说发生矛盾。封禅结束后,源乾曜升任尚书左丞相,兼任侍中。
晚年生活
  源乾曜任相期间,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相继执掌朝政。他为人谨慎,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只是签署公文、表示附和。
  729年(开元十七年),源乾曜被罢去侍中,保留左丞相之职。八月,唐玄宗任命源乾曜为太子少师。他因官名有犯祖父名讳,推辞不受,被改任为太子少傅,并封安阳郡公。
  731年(开元十九年),唐玄宗巡幸洛阳。源乾曜因年纪老迈,没有随行,留在长安养病。十一月,源乾曜病逝,追赠幽州大都督。唐玄宗废朝二日,并在洛阳南门为他举哀。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轶事典故
  唐玄宗在打猎时不慎放走一只白鹰,便命京兆府官吏捕捉。京兆府找到白鹰时,它已挂在荆棘丛里死了。官吏都担心皇帝治罪,源乾曜却道:“事有偶然,死亦常理,皇帝仁爱明察,应不会以此治罪。如果怪罪,就让我来承担,你们不用害怕。”于是上表请罪,并未受到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家庭成员
  源乾曜出身于鲜卑秃发氏。南凉国主秃发傉檀之子秃发破羌投降北魏,赐姓名为源贺。源贺生源怀,源怀生源子恭,源子恭生源彪,源彪生源师民。源师民是源乾曜的祖父,在隋朝官至刑部侍郎。
  源乾曜父亲源直心,唐高宗年间官至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后因罪被流放岭南,死于贬所。兄长源乾珍,史籍只载其名,生平事迹不详。
  源乾曜生有四子:长子源复,官至华州刺史;次子源弼,官至工部郎中;三子源洁,官至河南县令;幼子源清,娶唐玄宗之女真阳公主,拜驸马都尉。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1727—1789)江苏山阳人,字宝诚,号吾山。乾隆进士。寻擢通政司参议,官至刑部右侍郎。治狱以明察平允见称于时。有《茶余客话》及《七录斋集》等。
  • (1506—1573)明松江华亭人,字元朗,号柘湖居士。与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喻为二陆。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而困于场屋,以岁贡入国子监,当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谈兵,以经世自负。在南都日与名人韵士相追随。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过从,丝竹竞奋,人谓江左风流复见今日。后三年而去。后侨寓苏州,七十岁始归松江。有《四友斋丛说》、《何氏语林》、《何翰林集》。
  • 钱嶫,明代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君望,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由此进入仕途。
  •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大鸿。诸生。工诗文,性豪隽,有古侠风。辑有《东林始末》。
  •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择璘,北宋时江南剡中宝积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大约公元1037年前后在世。长于诗,诗风沉雄雅健,很有情致,惜多失传。所存作品散见于《宋高僧诗选》、《剡录》等著作中。
  • 伯颜子中(?~1379),江西人,祖籍西域,元末明初文士。
  • 史介翁,字吉父,号梅屋。生平事迹不详。存词仅《菩萨蛮》一首。
  • 王台卿,中国南北朝时期梁国诗人,代表作《南浦别佳人》、《陌上桑》等。
  • 震亨(1585年—1645年,享年约60岁),字启美,汉族作家、画家、园林设计师,出生于明帝国长洲县(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文徵明曾孙,文彭孙,文震孟之弟,文元发仲子。天启五年(1625年)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明亡,绝粒死,年六十一,谥节愍。代表作《长物志》。
  •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颜奎(1234—1308),南宋末遗民词人。字子瑜,号吟竹,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端平元年(1234)生,至大元年(1308)卒。《全宋词》存其词8首。
  •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生于燕山(今北京)。元代平民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朱世杰“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朱世杰是一位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九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学家。
  • 表民字逢吉,号玉溪,师子,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有玉溪吟稿。
  • (?—1138)宋泉州晋江人,字少明。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给事中,帅福州。建州土人迫州城,常谕以祸福,遂遁去。钦宗靖康中,州卒骄横,欢噪牙门,常迹得其尤黠者,因事置诸法,士始识纪律。后奉祠归,晚年益薄荣利。有文集。
  • [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字邦直,魏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徽宗崇宁元年,年七十一岁。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稍能为文,因佛寺火,作浮图火解,兄警奇之。韩琦闻其名,妻以侄女。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应材识兼茂科,欧阳修壮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试阁策入等,授书郎签书。神宗召为两朝史编修官,起居注,进知制诰。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专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计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卒。清臣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清臣所为文,简重宏放,自成一家。
  • 清江苏无锡人,字绮霞,一字岩如,号绮斋,又号蓉湖女士。吴音妻。侨居杭州。博学工诗,尤工写生。有《含烟阁集》。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刘义恭(413年-465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袁美人。
  • 南朝梁济阳人。初为齐太学生。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洪以善辞藻从游。曾与丘令楷击钵立韵,响绝诗成,皆可观览。后为建阳令,坐事死。
  • 单州成武人,字子约,自号朴?翁。高宗绍兴中为江西漕使。孝宗隆兴初以太中大夫致仕,居越之陶朱乡。有《陶朱新录》。
  • 抚州崇仁人,字虎臣。高宗绍兴中以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阿附秦桧,为士流嗤鄙。后知严州,致仕卒。博学,精于考證。有《能改斋漫录》、《环溪文集》。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