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台之,字元辰,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出身范阳祖氏。东晋大臣,志怪小说家,南朝宋天文学家祖冲之的四世祖,仕东晋末历官尚书左丞、御史中丞、侍中、光禄大夫。有《祖台之集》十五卷(已佚)《志怪》四卷。...
  • 束皙(261—300),西晋学者、文学家,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博学多闻,性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后王戎召皙为掾,转佐著作郎。复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有集七卷,(《隋书经籍志》、《唐书志》作五卷)传于世。...
  • 南朝陈汝南安成人。周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累征不至。晚仕侯景,为中书侍郎。梁元帝承圣初,为国子祭酒。陈文帝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官至光禄大夫。性简素,博学多通。有《续高士传》及文集,皆佚。...
  • 吴应箕(1594年—1645年),字风之,更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天启三年(1623年),针对世事作讽刺文《卖榴说》。天启六年(1626年),为歌颂彦佩韦等五人死义事,作诗《苏州行》。崇祯六年(1633年),与方以智、杨文聪等在南京举国门广业社。崇祯十一年(1638年),阮大铖以附玛削籍居南京,图谋再起,与复社诸生为《留都防乱公揭》声之。崇祯十二年(1639年),闻北方官兵恣掠民间情事,马上作《无鸡行》加以抨击,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慰问和鼓励狱中朋友周镳,作诗《大风行》。著有《楼山堂集》、《东林始末》等。...
  • (925—1007)南阳人,后徙潭州,字举之。朱葆光子。少好读书,时朱遵度称“朱万卷”,昂称“小万卷”。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真宗咸平二年,召为翰林学士。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喜购奇书,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卒,门人私谥正裕先生。有《资理论》、文集。...
  • 何孟雄(1898~1931年),湖南酃县人。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代理主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汉口市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27年8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农委秘书、军委书记。参与领导江苏各地的农民斗争。1930年夏因反对当时中共中央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调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沪中区委书记。他坚持正确立场,三次上书中共中央批判“左倾”错误。一生五次遭囚禁,坚贞不屈。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中山旅社被捕。1931年2月7日牺牲于龙华。...
  • 郭麟(1823~1893),字子嘉,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书法家,潍县(今潍城区)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酷爱金石文字,栖居乡间,悉心考古,精研六书。数十年搜罗金石不辍,鉴赏能力为陈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随俗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份外之财毫厘不取。虽贫困,而不移其志,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
  • 孙良器(生卒年不详),宇贡甫,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仕履不详。钱谦益《列朝诗集》引王寅语:“贡甫诗,才清思畅,早年游吴兴即有名缙绅间。”有《九野稿》,未见传本。...
  • 守端(1025-1072),北宋江西袁州杨岐山普明禅院僧。字白云,号新圆通,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幼习儒业,稔悉翰墨,成年后始从茶陵郁禅师披剃,得法于南禅临济宗杨岐派祖师方会。游庐山时,经圆通寺主居讷禅师推荐,往任江州承天寺住持。后复回庐山圆通寺,隐此甚久,故得“新圆能”之别号。还曾居浙江余杭法华山龙门寺、安徽舒州白云山海会寺等处。他在佛学上颇有造诣,在佛教界名望极高,善于讲经,门徒如云。...
  •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 (1160—1237)婺州义乌人,字崇甫。早从学于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史弥远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入觐,手疏数千言,上劘主阙,下逮群臣,无所回隐。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有《毅斋诗集》。...
  •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等。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汝州人。唐代名相。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浑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谢谔(1121~1194),南宋临江军新喻(治今江西新余)人,字昌国。学者称艮斋先生,亦称桂山先生。师事郭雍,为文仿欧阳修、曾巩。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任摄乐安县尉、知分宜县、国子监主簿、监察御史等职。光宗即位,献十箴,又论二节三近,称所当节者为宴饮、妄费,所当近者为执政大臣、旧学名儒、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未几奉祠,提举太平兴国宫。著有《艮斋集》、《圣学渊源》等。...
  • 清顺,北宋中叶浙江杭州西湖北山垂云庵僧。字怡然。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与苏轼同时,大约公元1050年前后在世。他是宋代著名的诗僧,诗风古朴凝炼,颇重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追求,诗文负一时重名。王安石极爱其诗,苏轼晚年也与之唱和。原有集,不传。诗作大致散见于《诗人玉屑》、《宋高僧诗选》、《瀛奎律髓》、《宋诗纪事》等著作中。...
  •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生于浙江永嘉,原籍福建长乐。原名木官,字警民,笔名西谛、郭源新。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文物收藏家、鉴定家、考古学家、藏书家,景星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代表作品有《达夫游记》《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 王琮,生卒年不详,字宗玉,一作“中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括苍(今浙江丽水,《宋诗纪要》即以为括苍人)人。曾任大宗正丞,提举永兴常平军路,两浙江东漕副使,直龙图阁等。宋高宗绍兴间,避地括苍。有《雅林小稿》。...
  • 孔德绍,会稽人,大约生活于隋末唐初时期。孔子三十四代孙。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建德败,太宗诛之。诗十二首。...
  • 吴兆骞(1631—1684),清代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二十三年,后经纳兰明珠活动,得以纳资赎归。早年诗清丽雅秀,谪戍后写塞外风情景物,境界一新,风格苍老沉雄。著作有《秋笳集》《西曹杂诗》。...
  • 周亮工(1612~1672年),字元亮,一字减斋,号栎园,学者又称之曰“栎下先生”。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举进士,官御史;明亡后南奔归福王。清兵下江南,周亮工降清,官至福建左布政使、户部右侍郎;后被劾入狱,旋得释放,起用为江安粮道;又因事拟判绞刑,遇赦获免,不久病死。周亮工工古文词,为诗崇杜甫,论诗主性情、反格调。诗构思巧妙,有新意。有《赖古堂集》、《书影》等著作。...
  •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公远,文宗大和时登进士第。曾为幕府从事。轩颇有才思,少即能诗,尤善题咏。尝游苧萝山,题诗西施石,为人称诵。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太平广记》卷四六一、《诗话总龟》卷四六、《唐诗纪事》卷五〇。《全唐诗》存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