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雍(1905-1928)男,汉族,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1905年生于广东开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历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特别委员会主席,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工委书记,广州工人赤卫总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工人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对外假称夫妻。和陈铁军假扮夫妻后,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广州工人暴动。...
  • 护国,唐代著名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可能是江南人,大约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前后在世。他雅好林泉,性喜云游,足迹遍及江南各省,兼又能文工诗,诗风淡雅清隽,当时即享盛名。诗多散佚,《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五言、七言各半。...
  •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 虞仲文(1069--1124年)辽金两朝宰相,字质夫,武州宁远人。幼时善诗,人以神童目之。善画人马墨竹,七岁作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中进士后,历仕州县,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大二年十二月,降金,累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府衙赴任。天会元年,为南京留守张觉杀於滦河之滨,年五十五,予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全辽文》收其《宁鉴墓志铭》。...
  • 赵延寿(? —948年),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初仕后唐,尚后唐明宗兴天公主,为汴州司马,迁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镇守徐州。长兴三年,加同平章事,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后晋天福元年,为契丹所获,出任幽州节度使,迁枢密使,兼政事令。十二年,授中京留守、大丞相。天禄二年,卒。...
  • (?-307?)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今属河北省)人。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公元301年(永宁元年),为征北将军司马颖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末年,天下纷乱,张协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307-313)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张协与其兄张载、其弟张亢,均是西晋有名的文人,时称“三张”。钟嵘在《诗品》总论中把他们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并提,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隋书·经籍志》录张协有集4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张孟阳·景阳集》。...
  • 刘献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祖籍江苏吴县,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 刘献廷喜研究佛经,读《华严经》,参入梵语、拉丁语、蒙古语而体会到四声之变,尝作《新韵谱》,称声母为“韵母”,称韵母为“韵父”。刘献廷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 虞骞,南朝齐梁间诗人。生卒年及字号不详,公元502年(梁武帝天监元年)前后在世。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一带)人。官至王国侍郎。工为五言诗,名与何逊相埒。事迹附见《梁书》卷四九《何逊传》及《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五首。...
  •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 (约387—约421)南朝朱陈郡阳夏人,字宣远。一曰名檐,字通远。善为文,辞采丰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俱有盛名。初为桓伟安西参军。宋时,为中书侍郎,以其弟谢晦权遇日重,惊骇惧祸,乃自请降黜,为豫章太守。遇疾卒。...
  • 赵功可(1246-1326),南宋末遗民词人。名宋安,字功可,号晚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七岁丧父,由其祖父抚养成人,有文名,与其堂兄赵文并称“二赵先生”。布衣终身,平身交游詹玉,揭傒斯等人。今存词八首,词风苍劲。...
  • 陆可教(1547年—1598年),字敬承,号葵日,兰溪后陆村人。万历五年(1577年)登进士。以编修掌诰敕,廉洁不受馈赠。累官南京礼部右侍郎,以亮节称。父丧,以毁卒。有《葵日集》。...
  • 吴莱(1297―1340),字立夫,本名来凤,浙江浦江人。延祐间(1314—1321)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钻研经史,著《尚书标说》《唐律删要》等。尤喜论文,黄溍称其文“崭绝雄深,类秦、汉间人所作。”有《渊颖集》。门人私谥为渊颖先生。...
  • 刘弗陵(前94—前74),即汉昭帝,字不,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赵婕妤(钩弋夫人)。八岁即帝位,在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等辅政下,继承刘彻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社会矛盾基本得到缓解,西汉王朝的衰退趋势得以扭转。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元平元年(前74),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一岁。在历史上,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年轻皇帝。《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录其诗二首。...
  • 张打油,生卒年不详,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南阳(今济宁市微山县南阳镇)人,善于调侃写诗。后世人将这种调侃风格的诗称为“打油诗”。...
  • 道璨(生卒年不详),号无文,俗姓陶,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宝庆年间(1225—1227)为江西饶州荐福寺僧,有《柳塘外集》。一说号无文印,进士陶跃之子。...
  • 宋福州侯官人,字季慈,号季甫先生。尝以乡荐试京师不第,即罢举。仁宗时屡召不起。欧阳修举为国子直讲,不拜。哲宗元祐初,诏为本州教授,不受禄,敝衣粝食,处之裕如。稍有余,即以周济贫乏者。与陈襄、周希孟、郑穆称海浜四先生。卒年七十六。...
  • 朱鹤龄(1606年—1683年),字长孺,号愚庵,吴江(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末诸生,明亡后绝意仕进,退以隐居著述为务。曾与顾炎武等参加明遗民组织的惊隐诗社,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颐并称“海内四大布衣”。学擅笺疏,长于诗词研究,著有《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后受顾炎武鼓励而致力于经学,著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等。赋作有专卷一卷,风格古雅。今存有其著作《愚庵小集》。...
  • 陈季,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进士及第。今存诗二首。...
  • 袁正真,宋旧宫人。存词一首。...
  • 张简(生卒年不详),字仲简,号白羊山樵,吴(今江苏苏州)人。初师张伯雨,为道士,隐居鸿山。元末兵乱,因母老归养,遂还巾服。明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其为诗温丽清深,风格近韦应物、柳宗元。《列朝诗集小传》引顾忡瑛云:“简于诗,淡雅有陶韦风,翰墨无俗气,而暗合书法。”著有《云丘道人集》。...
  •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贞,一字石湖,因住家距石臼湖较近,故自号石臼,人称邢石臼,江苏南京高淳人。明末诸生,复社名士。明亡后弃举子业,居石臼湖滨,家贫,取石臼水酿酒沽之,诗最工五言,著有《宛游草》、《石臼集》。清代诗人王士禛在他的《渔洋诗话》中论次当时的布衣诗人,独推邢昉为第—人。...
  •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詹时雨,生卒年、字号、生平均不详,客寓福建,活动于元末明初。著有杂剧《补西厢弈棋》,散曲令存套数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