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生平
两度隐居
张通古生性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学贯经史,善于撰文。辽天庆二年(1112年),张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逢父亲去世,回乡守制服丧,尚未期满而朝廷召他任职,张通古恳切推辞,但朝廷不应允,张通古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
金天辅六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天辅七年(1123年),完颜阿骨打把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交给北宋,宋朝想收买人心,召见张通古,张通古辞谢不出,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
出仕金国
天会三年(1125年),完颜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张通古平时关系好,知道他的才华,请他担任枢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
天会四年(1126年),金国设立尚书省,张通古被授工部侍郎职位,兼管六部事。
天会十年(1132年),完颜宗翰令高庆裔主持设立《磨勘法》,整顿官吏,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张通古也免去了职务。辽王完颜宗干一向知道张通古的名气,爱惜他的才学,派人去告诉他要他自行理论。张通古不肯这样做,他说:“许多士人都离去了,而我自己有什么心思单独去请求留用呢?”完颜宗干为他去论理。担任中京副留守。
力主攻宋
天眷元年(1138年),把持金国朝政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将河南、陕西地割还宋朝。张通古被任命为诏谕江南使,出使南宋,订立条约,册封赵构。在会面时,宋高宗赵构要面向南坐,让张通古面向北坐,张通古说:“大国的上官等于小国的国君。我朝天子把河南、陕西赐给了宋国,宋签约要对我朝奉表称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如果你想贬低损害使者,使者不敢传诏。”于是索要马匹欲北归。赵构立刻命令设东、西座位,使者面向东坐,赵构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礼仪进行。张通古完成使命回朝还,在路上听说宋军已在河南布置兵力,对宋国送他回朝的韩肖胄说:“我朝天子割让土地给南国,使你们获益,南国应当考虑图报大恩。现在却设置守军,你们自己造成要动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你们将拿什么言辞答对?江左尚且保不住,何况河南、陕西呢?”韩肖胄听罢很惶恐,说:“敬听尊命。”立即策马驰回宋国把张通古的话如实向宋主赵构禀告。赵构当即命令罢去守军。
张通古到达上京,详细地向完颜宗干禀报出使情况,并且说:“趁宋军的布置还没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应当马上讨论如何收复河南”。完颜宗干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此后,张通古又出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天眷二年(1139年),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被主战派的完颜宗干、完颜宗弼所杀,金国准备毁约,重夺河南、陕西。
天眷三年(1140年),金熙宗诏令完颜宗弼再取河南、陕西,张通古请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临近汴京,宋军已经离开了那里。有人对张通古说:“宋军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诈。现在听说他们将从许州、宿州两地来袭击我军。”张通古说:“宋军公开说要来,正是已经走了。”于是派人去观察,宋军果真退却了。完颜宗弼手抚大腿笑着说:“谁说书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力抗冤狱
河南士兵孙进妄称是“皇弟按察大王”,阴谋作乱。当时完颜亮是丞相,心怀不轨,图谋自立,他想先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完颜常胜,因为孙进自称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这是胙王主使,以此陷害胙王。熙宗自从太子完颜济安去世以后,继承人没有确定下来,心中深深惦记这件事。再加上裴满皇后很专制,他不能在后宫肆意寻欢,很是郁闷,常常因此而恣意饮酒,酒醉妄自发怒,手持刀子杀人。在完颜亮中伤胙王的时候,熙宗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派遣护卫特思去汴京审查处理。行台知道熙宗着意在胙王,就引诱孙进招出是胙王主使。
张通古抓住其中的害处,极力辩论劝止。及至把孙进引来让他服法,他供出原来假托“皇弟”大名,拿此来蛊惑众人,是想骗取财物罢了,实际并没有这个人。特思将此情上奏,完颜亮向熙宗说特思的坏话,他说:“特思想让胙王脱罪。”熙宗更加认为完颜亮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了胙王,同时杀了特思。
行台的官员们都责备张通古说:“被你所误,现在要受连累死了。”张通古说:“因正义而获罪被杀死,比活着强。”完颜亮已经杀了胙王,便不再加害他人,于是牵连治罪止于特思,行台诸官没有受牵连。
晚年经历
天德元年(1149年),张通古迁升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谭王,又改封为郓王。张通古以有病为由请求解除所任的中枢要职,没有获准。后张通古又拜司徒,封为沈王。完颜亮弑君称帝后,对下属臣僚严厉,紧握威势权柄,对亲王大臣从不假以颜色,只有见到张通古时,一定以礼相待。
正隆元年(1156年),张通古以司徒之位辞官,被封为曹王。当年,张通古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主要成就
天眷元年(1138年),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与南宋达成协议,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国,张通古以诏谕江南使的身份出使南宋,订立和约。在会见赵构时,极尽傲慢之事,迫使赵构自降身份与他会谈,在返还金国的路上,通过恐吓迫使南宋撤去在河南的守军。回到金国之后,立即向主战派的完颜宗干禀报宋军虚实,建议立即谋划占领河南。天眷二年(1139年),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被杀,次年,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宗弼率军进攻南宋,张通古以参知行台尚书省事的身份随军出征,占领河南、陕西。
张通古虽然奉命出使,却反对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南宋,通过出使了解南宋虚实,迫使南宋撤去在河南的守军,为金兵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亲自随军出征,直抵汴京。为金国最终占据河南和陕西,扩大统治区域立下汗马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人物评价
《金史》:“张通古天资乐易,不为表襮,虽居宰相,自奉如寒素焉。”
《金史》:“异哉,海陵之为君也,舞智御下而不恤焉。君子仕于朝,动必以礼,然后免于耻。张通古、耶律安礼位不及张浩,进退始终,其贤远矣。”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翁孟寅
李禺
楼槃
姚莹
陈文龙
郑兴裔
杨廷和
丰坊
谢良琦
张伯玉
焦维章
郑日奎
王昶
彭绍升
大须
陈于王
王渥
王拯
释道颜
姚思廉
范缜
邢邵
刘铄
张文规
瞿汝稷
蒋挺
张濯
沈九畴
李太玄
李涛
任翻
仲子陵
王毂
王鉴
吴存楷
陶梦桂
方太古
罗伦
吴殳
曹于汴
程本立
赵宽
陆应旸
易顺鼎
戴察
际智
程端礼
陆友仁
麻革
徐承烈
田艺蘅
刘树堂
鲁一同
黄佐
赵国璧
卢儒
张英
车万育
黄钧宰
王用宾
章惇
刘鲁风
翁绶
杜旟
姜宸英
徐积
刘章
费昶
陆厥
谢安
司马懿
杨方
祖台之
束皙
周弘让
吴应箕
朱昂
何孟雄
郭麟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